《西游记》导读教学设计

2018-03-03 13:08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0期
关键词:唐僧孙悟空西游记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何 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并掌握《西游记》这部名著的相关文学常识和主要情节内容;

过程与方法:

解读主要人物;通过人物的解读、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学会长篇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西游记》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解读和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学生方面:分小组提前选定主要的研究对象,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86版西游记片头曲,引出经典电视剧背后的经典著作,西游记。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2.作家补充介绍。吴承恩出身在一个小商人家庭。“性敏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观)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人物志》)。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中,直到45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地方官学选送国子监学习的生员)。60多岁时,因家贫母老,无以赡养,谋了一个浙江长兴县丞。由于不愿向上司折腰,不久又拂袖而归。晚年写了《西游记》。

3.成书情况补充介绍。《西游记》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玄奘回国后,曾奉皇帝命令口述沿途见闻,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

4.教师展示下面内容,进一步明确全书的内容结构。

《西游记》共100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全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由、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由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

三、合作探究,精细研读

1.品评人物,交流阅读体会:根据所讲的小故事谈谈你对《西游记》中某个人物的认识。

要求,每组集体或派代表发言,概括人物形象并自行补充板书。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作者也同时描写了唐僧作为普通人可亲、可近的一面,他虽不能降妖,对徒弟的辛劳却也十分感激。他是取经队伍不可替代的精神领袖,具有坚定的意志。一个神奇英雄完成某种艰难事业并不足为奇,而一个普通人要做出同样的业绩,就让人钦佩不已。唐僧不同于孙悟空的风采也正在这里。

性格: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忠奸不分、固执。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性情急躁、虚荣心强、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是取经队伍中最滑稽的人物。首先,他以取经途中有不少贡献。他对敌人不惜力气,举钯狠筑,即使被妖精抓住也骂不绝口,不肯屈服。其次他浑厚憨直,常干傻事,每次耍小聪明却总被行者识破。在他身上更多孩童的天真烂漫。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循规蹈矩、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忠诚老实、勤勤恳恳、明哲保身、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固执。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倡导个性化体验,鼓励他们提出批判性意见,细致解读人物。)

师徒四人做一总结。

神魔的政治隐喻引入主题的探讨。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2.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徙,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四、拓展激趣,课堂总结

《西游记》的多角度解读。“心学”,宗教,阴谋论,影视剧改编,真假美猴王的隐喻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制作西游记的读书笔记卡,谈西游记的读书体会。

猜你喜欢
唐僧孙悟空西游记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惹人喜爱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