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妤
2017年1月西藏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美丽西藏建设,努力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要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于建设美丽西藏来说,发展绿色物流意义重大。
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控制主体可以分为社会决策层和企业管理层。因此,除了政府引导和扶持外,企业是绿色物流的直接实施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本文从物流企业的视角对全面提升西藏物流的转型升级从而带动经济外向发展以及参与国内外竞争及合作等进行分析,同时也针对在西藏尝试发展绿色物流的思想和理论进行有益探讨。
西藏的生态环境是西藏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载体,也是作为国家战略规划组成部分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体部分
1.基础背景:西藏生态脆弱,需要提升资源保护与再生能力。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是亚洲重要的江河源区和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拥有许多我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其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及环境质量,西藏的生态环境是西藏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载体,也是作为国家战略规划组成部分的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体部分。为实现我国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使西藏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提条件是生态安全、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而保护好国家的江河源头和气候调节区,为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生态安全屏障,也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全国人民的环境利益。随着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及合作程度进一步扩大,其生态资源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
2.现实背景:当前西藏物流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以科学引导与规范管理。
随着西藏政府对物流管理措施的大力推进,西藏物流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2014年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的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善了西藏的交通运输条件。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西藏的物流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表现在:产业基础薄弱,物流企业管理滞后;物流作业环节效率不强,技术服务水平落后;物流市场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物流观念陈旧,思想僵化等。若不加以科学引导与规范管理,势必会造成对社会资源的破坏及浪费。我们必须利用西藏特有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发展西藏绿色物流。
3.战略背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指引,需要西藏物流转型和升级。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新丝绸之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快速轨道。“一带一路”战略给西藏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西藏区域物流的发展成了重中之重。西藏将成为我国通往印度洋、南亚的“桥头堡”,并最终形成“一线(即青藏铁路及拉日铁路)、两基地(即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拉萨物流中心)、三出口(即樟木、吉隆、亚东等口岸)”的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
4.经济效益:企业物流绿色化的推进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率提高。
绿色物流对生产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比传统物流方式更能适应社会生产对物流的需要,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日益重要的小批量和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特别是高效率的“准时制”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方式的竞争力。为生产企业消化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使企业可以集中资源用于核心业务的拓展,增强了企业的业务竞争力。
1.绿色运输管理。主要是指开展共同配送,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以及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三个方面。
(1)西藏货运站场中的物流企业。西藏运输企业是物流市场的主体之一,货运站场是物流市场运行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西藏货运站的分布密度仅为0.058/10000公里。西藏有7个货运站,即拉萨货运站、羊八井货运站、运输站那曲安多、格尔木公交站、西大滩运输站、山南泽当运输站、拉萨货运站一站。这些货运站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完善了货运市场。货运站内的物流企业采取绿色物流措施,开展共同配送业务,不仅可以远距离配送,还可以进行多品种货物配送。集工业企业的原材料配送和批发商补充性货物配送为一体,这种配送既是西藏未来发展工业货物配送的主要选择形式之一,又是西藏未来其它行业配送的发展方向。
(2)西藏物流配送中心内的物流企业。那曲和拉萨西站物流配送中心内的物流企业采取绿色物流管理措施,开展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即在配送的各自领域内,实现优化配送的方式,以扩大配送数量。铁路、公路和航空三大物流动脉构成西藏不同运输方式和成本的物流供应体系,为西藏七地市不同消费者提供了快捷、便利和高效的物流服务。
(3)西藏快递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典型代表,西藏快递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保持稳步增长。2016年,全区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20.48%;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60亿元,同比增长11.26%; 全区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34.39万件,同比增长27.01%;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167.82万件,同比增长70.11%;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566.33万件,同比增长18.18%。
2.绿色包装管理。主要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管理方式。如,自2009年起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推行的“绿色包装”,采用尺寸标准统一、可重复使用的周转架,建立绿色包装运输标准与体系,推进包装新材料替代和可重复使用,减少木质包装和过度包装。其“绿色包装”与传统的木箱包装相比,包装物重量减轻22%,包装和拆包时间平均减少65%,包装材料的循环使用次数可以提高5-7倍,综合成本可下降8%,可每年节约原木5.7万立方米,相当于少砍伐670公顷的森林。
3.废弃物物流的管理。废弃物物流主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如,2009年,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在拉萨市西郊营业厅设立了回收废旧手机和电池的“绿箱子”。此后,该公司在西藏各地市设立了400个“绿箱子”,累计再利用旧SIM卡32万张,回收的废旧手机和电池由西藏移动统一处理。西藏移动每年可回收近2000部废旧手机、3000多块废旧电池。通过对旧SIM卡的回收再利用,对废弃蓄电池、手机及通信设备妥善回收等,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社会环保事业发展。
(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周密策划运力。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多快好省地完成装卸运输。在全区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运系统。
(2)合理采用不同运输方式,实施多式联运。物流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运输工具,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可削减总行车量。还可使用绿色运输工具,如以天然气、酒精与汽油混和等作为燃料的汽车。通过以上策略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环节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1)产业设计是构建绿色物流的开始,目的是提高和改良产品的生命周期性能。
(2)通过标签识别产品的化学成分,尤其是塑料件的成分,将使产品的回收和加工工作顺利进行。
(3)创新绿色包装设计材料。传统包装设计在选择包装材料时,主要侧重研究材料的性质、使用行为和报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选用包装材料时必须将其环保性能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
(4)尽量减少所用材料种类。为简化包装的制造工艺,便于包装的拆卸及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包装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多种不同材料,对于复杂包装宜采用易拆卸分离的结构设计。
IS0 14000系列标准侧重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用产品生命周期方法,使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资源化等方面,都符合环境标准。西藏乃至我国的物流经营者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的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
废弃物处理困难,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21世纪的企业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