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柯建田
针对莆田三所完中(莆田第十一中学,莆田第二十五中学,莆田第二十七中学)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各个学校组织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测试工作,根据2014年至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测试上报数据从中抽取部分学生作为论文实验数据来源研究样本,共计1766名学生,其中男生1010名(含2014年 353名、2015年 290名、2016年 367名),女生756名(含2014年 264名、2015年 250名、2016年 242名)。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十年来与中学生体质状况调查与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书籍等,更加全面了解学生体质状况研究方面知识,进一步整理材料和进行归纳总结,为本次课题研究进行提供各种有力的理论依据。
2.体质健康测量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内容: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要求各种项目的测量仪、计时表等,过程严格按照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以取得准确可靠的高中生体质健康数据。
3.数理统计
对莆田市中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试所得分数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
1.身体形态分析
近三年来学生身高体重数据正常比重都在70%以上,而且呈上升趋势说明整体形态处于良好趋势。但偏重和肥胖状况三年来男生分别为18%、19%、22%,男生重和肥胖状况呈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22%,女生则没有明显起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因此学校应该相应开设体育健康课程进行理论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营养搭配,健康生活习惯。教师有针对性对每位学生开出正确科学运动处方,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从而通过增强学生体质。
2.肺活量的分析
针对学生肺活量下降问题,学校可相应开展些中国传统气功课程,教师应提升传统气功、传统体育项目的机能。传统养生气功易学对场地要求不高同时也暂时缓解体育场地不足带来的影响。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根据学生机能水平不同,安排低、中、大强度耐力运动为主,传统气功锻炼为辅,以达事半功倍效果,提升学生心肺功能,增强学生体质。
3.身体素质的分析
①50米跑指数
三年来莆田市高中生50米跑合格率(含良好、优秀)都高达95%以上,且2015年女生成绩和2016年男生成绩合格率(含良好、优秀)达到100%。与2014年相比近两年来优秀率和良好率下降趋势明显,女生情况尤为严重,因此从优秀率和良好率下降趋势看近三年学生50米跑成绩有一定下降。一方面是男生力量、爆发力天生优于女生,另一方面女生从事体育锻炼时部分人为保持身材避免力量练习所导致。在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开展增强爆发力,力量练习。
②立定跳远指数
三年来莆田市高中生立定跳远成绩及格率都在90%以上,从女生情况上看,优秀率逐年下降,从整体上看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女生,但在不及格的比例也都比女生略高。整体上成绩处于下降趋势,对与下肢爆发力,在教学中相应提高练习强度,使得学生爆发力得以提升。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身锻炼意识,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③坐位体前屈指数测试结果研究
莆田市高中生在坐位体前屈良好以上比重都不超过10%,从总体上看,男生的优秀率更体现不出来,不及格比重居高不下。影响坐位体前屈成绩与个人身体形态,柔韧性,身体上下肢比例等有关,但主要还是与平时锻炼有关,相应在教学课上提升学生准备活动意识,增强对肌肉弹性牵拉,平时多做肌肉韧带的牵拉项目练习,提升学生柔韧性,有利于提升整体素质。
④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指数
莆田市高中生,学生对耐力项目有抵触情绪,意志力不坚强,从整体耐力项目看总体处于及格低下水平。加强体育课程设置,增强学生平时身体锻炼,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尽量多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积极参与运动,并提高锻炼的强度要求,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⑤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指数
女生在一分钟仰卧起坐上,整体水平过低。由此可以看出莆田市女生的腹部肌肉力量和耐力不容乐观。男生在引体向上,及格率都不足40%,不及格比重逐年增长,由此可见男生的上肢力量、耐力严重低下,由此可见学生力量锻炼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这方面锻炼,另一方面学校器材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在力量方面发展不平衡,影响整体素质发展。增强学习锻炼意识,加大体育器材设施投入,让学习想练而且有地方练。
莆田市高中学生体质状况整体水平有待于提高,男女生成绩有点差异,男生总体要比好点女生。肺活量上,整体肺活量处于下降趋势,女生的肺活量变化趋势要好于男生。从身体素质上看,各种素质都处于下降趋势。
第一,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视,尽量多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积极参与运动,并提高锻炼的强度要求,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根据当前学生体质状况,应制定相应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明确各阶段教学目标,要有针对的加强训练,使学生心肺功能、速度、灵敏、力量、柔韧性、耐力等综合素质提高,得到学生身体全面平衡发展。
第三,注重课程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运动项目,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意识,加强教师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项目技能,正确指导学生锻炼。改变教学单一模式,拓宽学生体质发展路径,
第四,不断加大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扩大学生活动学习的范围,运动方式多元化发展,拓展学生体育运动空间,全面提升各项运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