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8-03-03 15:50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蒋秀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甲乙创造性条件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 蒋秀清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造。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善于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分析、独立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在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方面发散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培养和训练,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应用题的能力,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条件,经过分析,找出与此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其它可知条件,进一步挖掘出隐藏在题中的某些隐蔽条件,以此方法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后,我给学生提供下面一道题:请同学们根据“甲乙两数的比是3:5,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通过联想找出与此条件有关的隐蔽条件。刚开始,同学们有点不知所措,片刻的停顿后,就有个别思维比较灵活的同学想到了“乙数与甲数的比是5:3。”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其他同学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不一会儿,教室了里就“热闹”起来,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就叫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不知不觉中,同学们竟然找出了不少隐蔽条件:

(1)乙与甲的比是5:3

(2)甲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3:8

(3)乙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5:8

(4)甲与甲乙两数差之比是3:2

(5)乙与甲乙两数差之比是5:2

(6)甲乙两数和与甲的比是8:3

(7)甲乙两数和与乙的比是8:5

(8)甲乙两数差与甲的比是2:3

(9)甲乙两数差与乙的比是2:5

(10)甲乙两数和是甲的8或22倍

33

(11)甲是甲乙两数差的3或11倍

22

(12)甲乙两数差是甲的2

3

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就打开了,学生们个个兴奋不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在所求问题的结论方面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道应用题,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法,启发学生把所求的问题换一换说法,往往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桶油共重150千克,第一次倒出它的1,第二次倒出多少干克,才能使剩下的油正好是

3这桶油的7?”出示这道题后,我看到不少学生在那里眉

15头紧锁,不知该如何解答。于是,我就启发学生说:“能不能把问题换一换说法呢?”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把问题改为:“第一次倒出它的1,第二次倒出它的7,桶里还

3

15剩多少千克油?”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像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充分显示了发散思维的作用。再如这样一道题:“2台拖拉机3小时耕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再耕5小时,还能耕多少公顷?”在学生理解并解答完后,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列式为:12÷3÷2×2×5,却很少有同学列式为12÷3×5。其实,这道题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诚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据我观察和分析,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平时的学习往往停留在机械的模仿的水平,思维呆板,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这种习惯性思维是创造的大敌,只有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方能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三、在解题方法上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道题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广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道题:“修路队要修一条长5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这条公路的1。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需要多少天修完?”我鼓

5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学生写出了不少种解法:

⑴(500-500×1)÷(500×÷4)=16

51

⑵4×[500÷(500×5)]-4=16

⑶500×(1-1)÷(500÷4)=16

51

⑷4×[(1-5)÷]=16

⑸(1-1)÷(1÷4)=16

5151

⑹4×(1÷5)×(1-5)=16

⑺4×(1÷1)- 4=16

15

⑻4÷5-4=16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变通性,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精心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甲乙创造性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选择合适的条件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减肥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认同或对抗——论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互动
有趣的“换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