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第十中学 郑宗杰
班级文化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根据班级特点,根据学生特征,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个性化班级文化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传统的大而全的、几十年不变的班级文化模式,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自主创新精神的班级文化。其显著特征就在于“个性化”,其既有别于传统的班级文化,又有别于大众化的班级文化,是量身打造的,是独一无二的。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充满了生动新鲜的创造力量,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教室布置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许多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少数能写善画的学生。但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而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为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制订班集体目标时,老师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即广泛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经全班同学集体判定,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制订班级其他规章制度,同样也要有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样,他们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
制度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行为和的准则和要求。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一般来讲正式制度是由学校制定的,是一种“预设性”的制度,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制约,如作息制度、考试制度、一日常规等。非正式制度根据正式制度来制定,经过师生共同针对实际思考并创造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协商性、约定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往往比学校正规制度更具有约束力和教育功能,内容也比正规制度更广泛、更丰富。这种非正规的制度,更能渗透出文化的育人功能,折射出学校文化育人的理念。各班根据学校制度民主制定本班《班级公约》,逐步创设有自己班级特色的班训、班风、学风、评比激励、学习制度、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非正式制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这些制度的实施会使班级在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等方面都能有章可循,久而久之,就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总之,个性化班级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愈来愈为班主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完整人格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今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发挥独特的作用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