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 曾慧华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按照“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固定模式进行。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这些思想,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并通过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数学教学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是在数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循环小数”时,根据小学生自己具备的一定生活经验。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举出每星期从星期日到星期六,通过了星期六又到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些自然现象都属于循环现象,接着问:在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这样,由于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率高,学生也从中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故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最后,利用课件播放“分西瓜”的故事,使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成果时,先讨论出来的小组先回答,其他学生也可以积极发表不同见解或补充,这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他们富有好奇心,挑战心和想象力。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允许他们从事探索活动,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发展个性,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吃透教材,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强化学生对“同时乘上”、“同时除以(0除外)”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出示填分母、分子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的根据。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翅膀,尽情翱翔。在深化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又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练习是强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既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又能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设计了一个全体同学参加的游戏:1、判断自己学号是否质数,学号数是质数的学生(胸佩学号牌)到教坛前集合,全体同学检查,纠正错站的同学并说出根据。2、问:在座的同学的学号都是合数吗?哪个不是?在座的同学的学号都是奇数吗?哪个不是?这样,把枯燥无味的练习变为游戏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深深知道在教学中,只有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进行全新的思路改革、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