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爽, 王艳景, 段凌燕
(1.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2.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西安 710018)
加强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为教育事业注入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契合新形势教育工作需求的重要体现。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与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相互融合的新型信息化教育体系建设目标[1]。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实施“互联网+教育培训”行动,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全面洞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需求[2],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对象进行积极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使教育对象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保持高度开放性,积极吸收先进文化和文明的成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实施的角度分析,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个教育对象的层面得到了有效推进,其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教师课堂说教式教育为主的模式,建立在教师本位主义基础上的说教式教育模式难以根据学生需求有效设计和开发教育内容,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实背景下,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显著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难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优化和创新机制。
实践中,将信息化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层次人才有机结合,已经得到了有效尝试和应用。例如,贵州省充分利用自身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推出的“红色贵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就是一种“寓教于媒体、寓游于网络”的思想政治革命传统教育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教育形式。
(1) 近期,依据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我国正积极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过程中,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是否纳入“双一流”高校建设范畴的重要评价指标体系之一[4]。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涵盖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因此,以“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契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形式以教师课堂教育为主,加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对枯燥性,课程教学通常以教师说教式的单项授课为主,师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互动,也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度相对较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育体系,能够通过视频、短信、微博等形式在图书馆、课堂等形式的基础上丰富了信息来源的广度,又能进一步通过典型的案例的教育提高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力。
(3) 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日益强烈,网络学习正成为学习者的重要学习习惯,特别是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信息化时代学习的便利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信息化教育形式具有广阔的用户基础[2]。
美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建设,有效保障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美国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建立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学校教育网站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丰富性、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参与程度、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绩效等纳入了评价体系,在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的常态化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设置对于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发挥了良好的激励和引导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定量化评价,发挥了良好的激励先进和鞭笞落后的功能;日本在推动各个层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推动信息化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5],例如日本近年来实施的E-Japan、U-Japan、I-Japan战略就是日本在推动信息化服务教育工作的典型;德国作为世界知名的教育发达国家,其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成为世界各国在推动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发展中的学习典范,同时,德国的也高度注重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功能,例如,德国制定的《信息与通讯技术战略:2015数字化德国》中,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实施。
目前,我国共有各层次高等院校约2450余所,教师人数总数约150万,其中,年龄低于40岁的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60%。为了全面详实地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为相关比较分析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调研对象的选择方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相关样本数据的采集工作,例如,在学校性质方面,分别选取了985和211高校、非重点高校、职业教育院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行政区域划分方面,选择东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师层次,分别选择教授、副教授、讲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具体调查的过程中,共选择36所高校54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回收问卷512份,有效问卷501份[3]。
(1) 高校层次性视角的思政政治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在高校层次性划分方面,选取985和211高校、非重点高校、职业教育院校作为高校层次性划分的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重要性”的问题调查中,92.4%的985和211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87.6%的非重点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56.2%的职业教育院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在“您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满意程度” 的问题调查中,88.4%的985和211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67.6%的非重点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32.6%的职业教育院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
(2) 行政区域性视角的思政政治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在行政区域层次性划分方面,选取东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作为行政区域层次性划分的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重要性”的问题调查中,72.5%的东部经济区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67.1%的中部经济区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51.4%的西部经济区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在“您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满意程度” 的问题调查中,77.4%的东部经济区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58.6%的中部经济区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43.6%的西部经济区高校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
(3) 教师层次性视角的思政政治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在教师层次性划分方面,分别选择教授、副教授、讲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重要性”的问题调查中,75.9%的教授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88.1%的副教授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91.5%的讲师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在“您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满意程度” 的问题调查中,65.4%的教授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81.8%的副教授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
持肯定态度,88.9%的讲师受调查对象对该问题持肯定态度。
应从提高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针对性、提升思政教师网络化信息甄别能力、建立思政教师信息化长效教育机制、建立思政教师信息化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 提高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针对性。一方面,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智能终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广泛普及,因此,在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应积极向教师提供利用校园BBS论坛、学校门户网站、微博等形式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6];另一方面,强化交互式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就热点和共同关心问题充分的交流和互动。
(2) 提升思政教师网络化信息甄别能力。网络环境下文化和价值观来源多极化,甚至存在大量庸俗和低俗的媒介信息,因此,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网络环境下媒介素养。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需要培育自身良好的信息分析素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更多地建立在对社会事件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需要培育自身良好的信息分析素质,能够结合社会舆情事件的发展挖掘思想教育的价值,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3) 建立思政教师信息化长效教育机制。网络信息条件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教师兼具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因此,应建立思政教师信息化长效教育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职学习、带薪休假式学习等形式建立教师长效学习机制,另一方面,在组织形式,高校思政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育中可以与信息化建立合作机制,提高教师信息化实践能力[4]。
(4) 建立思政教师信息化评价激励机制。在调查中,多数高校教师表示所在高校尚未有效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也缺乏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薪酬体系和专业技术职级晋升机制。因此,一方面,应参照美国等实践经验,将信息化教学分解量化为可测量的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基于教师信息化教育评价结果的激励机制,将信息化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有效性作为确定教师职能晋升和绩效的重要参考依据[5]。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后续研究中,建立面向不同层次高校和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保障和评价体系,将是研究的重点方向[6]。
[1] 张锐,李颖,夏鑫.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经典传播与教育模式探索[J].云梦学刊,2013(3):128-130.
[2] 屈艳红,贾德芳.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10):23-26.
[3] 王鹏程,李博.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管理关系研究——基于塔里木大学240名青年教师的调研[J].教育现代化,2016(27):179-181.
[4] 齐灿,张宏.TPACK框架下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7(3):137-140.
[5] 钱静珠,丁国勇.“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78-81.
[6] 林世员,陈丽,彭义平.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反思与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6(5):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