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武县亭口镇安里初小 曹庚余
独立意识是创新活动必备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但要精心构思题目的“开放性”,而且要富有匠心的设计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我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我运用“同步研讨”的创新教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步:我先以故事导入“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我突然停住提问“谁能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并按自己的想法讲述。第二步:让能讲出的同学说明为什么可以接着讲呢?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这个同学会告诉大家,因为有一定的规律;第三步:马上出示例题10÷3,让学生试算并观察商与余数的特点;第四步:全体参与讨论,得出像10÷3这道算式中,余数不断出现“1”,商不断重复出现“3”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及时由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出“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以此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在以上教学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动手试算,动口讲解,动耳倾听,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波的景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和个性,更有利于通过思考、操作、演讲、比较、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
数学教学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
对新鲜事物的喜爱、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身边好奇是创新的前提的事物产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的前提。大家都知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到水的浮力而产生好奇推导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鲁班因带刺草叶划破手指而产生好奇发明了锯……这些例子说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无不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关,因此,教师应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是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创新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要鼓励学生存不同角度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单位去测量。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正确方法的同时,又提出新的问题:‘要知道操场、中国土地面积有多大,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演示、操作是手、眼、脑、口、心等多种器官协调并用的活动。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通过操作,学生有了创新的空间,得出了各种割补拼凑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等积变形的解决策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让其发现规律,感受、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的创新性,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独立地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只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所获取的数学规律和解决思路,都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