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县东泉中心幼儿园 王改琴
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指出,幼儿园要“利用民间游戏,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要民族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向和差异性。上学期我尝试从民间游戏入手,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孩子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民间游戏究竟有哪些特点,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如何运用并体现它的价值呢。
第一,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不受限制,学习机动性强。
民间游戏即使需要的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多是以废旧物品替代即可。如抓子游戏可用石子或棋子,用塑料袋、鸡毛、毛线可做成毽子等。
有的游戏只需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手心手背”“背人”“炒黄豆”“编花篮”等。我利用民间游戏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特点,将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喝水休息时等各活动环节过渡时进行,如“翻绳”“石头,剪刀,布”“东南西北”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度自然,而且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第二,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与民间文化特色,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
如女孩喜欢的跳皮筋,边念儿歌边跳,玩法上从一根到两根、三根,位置由低到高。儿歌的内容常常是诙谐逗趣的或者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边念边跳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跳跃的动作和节奏感,增加幼儿的肺活量。有时缺少同伴还可将绳子套在椅子上、树上……,“滚铁圈”“踩高跷”“踢毽子”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也迫使他们互相表述,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语言,尤其是对一些平时不爱开口说话,口语表达较差的孩子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语言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与同伴交流,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这样的民间游戏何乐而不为。
第三,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独特的价值。
一是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民间游戏多可以促进幼儿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大肌肉动作,跳绳、跳橡皮筋、跳格子都可以发展跑、跳、平衡、单双脚站立等动作,翻绳、抓子、夹子等都是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 民间游戏进行的过程,也是孩子熟悉大社会、了解他人、学会生活的过程。又如《炒毛豆》《抬花轿》等,幼儿在玩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了社会生活的一些内容,感受了我们大中国魅力十足的民俗文化。
二是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民间游戏有许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共同进行的,同伴之间协调配合,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如编花篮,需要大家一齐说一齐跳,才能进行游戏。
还有些游戏需分组进行,并有一定的游戏规则,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如玩“抢位子”游戏,必须听到最后一个字才能抢,大多数孩子能理解这规则,也能遵守,而个别孩子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没听到最后一个字就冲出去。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的愉快,使他体会的不遵守规则,大家玩的都不开心,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逐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滚弹珠》《埋地雷》等民间游戏都能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通过民间游戏的开展,使幼儿逐渐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我也尝到了甜头。
由此可见,民间游戏材料是低廉的,但是教育价值是高的。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民间游戏所展现的现代社会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民间游戏的种种优点与潜在的发展空间,使得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需要、一种新的体验。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民间游戏中得到成长,使得民间游戏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财产可以得以延续,让从民间来的游戏,重新回到民间,并在我们民族的世代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让民间游戏,再次点亮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