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初级中学 赵享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依法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而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尤为重要,以便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有健全人格、有责任感的“四有”公民。
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结合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达到。所以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任何教育措施将无法落实。而理论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的切身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八年级的法律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身上的案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通过让学生扮演“小律师”,“小法官”等不同角色使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其次,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对学生实施教学的重要一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注和不断刷新在我们心目中的存在感,喜欢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看法,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发表意见、看法的机会。如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等,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活动、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担任角色,点燃其青春的活力,使其深切感到老师不仅没有把他们遗忘,而以更大的热情关注着他们,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我们都应明白个性的重要性,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专心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新课程下的教师应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而且也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我相信平等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这一点作一名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现今人教版的思想政治课本编写的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中有许多案例、情境帮助同学们认识法律,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当要想把法律知识讲透,需要很多案例,而教材中就有许多专家经过精挑细选的、针对性很强的法律案例,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课本资源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很直接,每位学生手中都有,都能够领悟得到,这样方便、快捷、直观,学生易接受。尤其对于教材里的探究园的案例透视每一个案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根据案例的问题并利用课本的知识进行解答,也是授课最基本的要求和有效运用。
法律本身对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学生的社会阅历经验较少,对一些法律条文似懂非懂,通过社会的一些案例,使抽象生成鲜活,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尤其重要。例如我们在讲到:最近在网上疯传:男司机将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这段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纷纷谴责男司机的暴行。当了解到事情的缘由是女司机突然变道“别”了男司机后,舆论出现了逆转:“女司机违反了交通法律强行变道,应该被好好教训”,与此同时,部分网友“人肉搜索”女司机,女司机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均被曝光。对此,我要求学生对此案例进行理性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学生避免因情绪的冲动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使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在道德和民事法律角度来分析男司机、女司机、网民的做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还有讲到2012年钓鱼岛事件中出现的打砸日系车辆、抵制日货,韩国部署萨德等非理性爱国事件时,要不时的向学生有意识的灌输和渗透一些相关法制观念和理性爱国思想,并且可以顺势联系到我们广大公民要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且说明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权利和职责,同时顺便向学生点拨到: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和法律构成,另外还有行政法规。从而把法制思想和法律意识寓教于无形的课堂教学和时事分析中,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当然,这种教育不能只靠三分钟的热情,而且要经常化,定期化,配合树新风、创文明,法制展览等宣传活动一并进行,这样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总之,法制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他们的身心迅速发展,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范围逐渐扩大,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并创设情境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具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