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2018-03-03 08:23夏燕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卫生人文

夏燕萍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医学职业精神是受到全社会及整个医学界所提倡和肯定的一种最基本的从业理念,同时也是医学生职业准则、职业人格和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1]。卫生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卫生技术技能人才。为达成培养目标,很多卫生高职院校将医院文化引入校园,进行医学职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对培养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背景

1.1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健康中国”战略是以强基层为重点,把更多人才技术引向基层、更多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更多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这就要求卫生高职院校面向基层办学,围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育放在人才培养首位,努力培养既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备强烈责任感的人才,推动卫生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1.2 顺应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包括健康和医疗服务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大医院看病难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基层医疗工作者待遇差、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医疗发展不平衡等。在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的情况下,基层医院和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有面向基层、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满足当地百姓的医疗服务需要。

1.3 发展卫生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兼具职业道德、人文情怀和专业技能且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卫生技术技能人才。医务人员服务对象是患者,其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除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外,还要给予更多精神、情感和文化方面的服务,所以医学职业精神培养与卫生职业教育目标是基本一致的。目前,除制度、技术因素外,我国医患矛盾较多缘于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的缺失。鉴于此,卫生高职院校要不断丰富卫生职业教育的内涵,把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岗位奉献等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培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2 医学职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度不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确立正确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向的指南针。在具体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往往张贴在校园醒目位置进行宣传,但没有深度融入具体教育教学环节,特别是没有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爱国热情和爱校情怀;社会实践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基层的热情;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肤浅,不愿意深究,导致价值观不正确。

2.1.2 学校精神与职业精神的联系不够紧密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其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办学理念主要解决两大问题: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价值追求主要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所以学校精神教育不仅仅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更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前,卫生高职院校的学校精神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与职业精神教育关联度不高,对职业要求和专业特色的挖掘、提炼、宣传不到位,未形成系统性宣传效应和文化品牌。

2.1.3 医学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单一 医学职业精神培育缺乏整体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人文教育课时所占比重偏低。卫生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与技巧课程,艺术类选修课少,难以完成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卫生高职院校会组织医学生宣誓、“5·12”国际护士节授帽等仪式感较强的活动,但未制订全面的职业精神培育计划,有的学校制订了计划但落实不到位,达不到培育要求。

2.2 成因分析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落到实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卫生高职院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钻研、报效祖国的作用认识不清,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热热闹闹却主题不明,活动效果不明显。

2.2.2 职业精神培育理念出现偏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卫生高职院校把岗位技能培训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够用、必需、实用”原则组织课堂教学,重技能训练轻职业素养,重专业知识轻人文教育,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主题教育活动失去热情,影响了职业精神培育。

2.2.3 校内职业文化积淀不够 职业文化对职业精神培育至关重要,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能力锻炼活动都是学生培养必要的载体。大多数卫生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高等教育历史相对较短,在校内文化环境和氛围营造方面有所欠缺,如校史馆、图书馆、体育馆以及宿舍、食堂等场所文化氛围不浓郁,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熏陶与培养。

3 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3.1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卫生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和输送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校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坚持学校精神与职业精神相统一

卫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与医疗行业文化相适应,学校精神应与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精神相匹配,因此,学校精神与职业精神是一致的,既有当地及学校传统文化,又有行业特色。

3.3 坚持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

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教育与岗位实践相结合,并将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作为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努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

4 医学职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4.1 以医疗行业文化引入为突破口,建设职业精神浓郁的校园文化

卫生高职院校要引导医疗卫生文化、医药企业文化进校园,并将其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各个院系应根据专业特点与行业发展要求,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将具有本专业领域特征的职业文化有机融入实践教学,使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成为职业精神培育的载体[3]。将医疗卫生文化引入校园,必须切合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办学思路,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技能培养、人才交流、科技服务等方面,将医疗卫生行业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项活动中。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相关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在课程建设中,将医疗执业规范、医生职业道德、侵权责任规定等列入课程范畴,将医院、企业工作流程作为实训的重点内容;在人才引进和教师培养方面,建立专业双带头人制度,聘请医院、企业骨干来校兼职客座教授和讲师,同时将本校教师定期送到医院及企业研修;在合作项目方面,通过承办、协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在交流中感受职业文化和科技发展,建设职业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

4.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和弘扬医学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行业的具体体现[4]。医学职业精神是卫生技术人才从事职业活动的内在动力,是支撑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精神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卫生高职院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精神相融合,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树立仁爱、宽容、诚信、奉献的医学职业精神,忠诚于医疗卫生事业。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要紧紧依靠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党团干部和大学生自己。通过开放式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走向岗位,领会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通过专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及创业大赛、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青年马克思工程训练营等活动,结合专业建设需求,凝练出明确的医学职业精神和职业要求;通过建设医学人文协同教育中心,全面而完整地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得到医学职业精神的熏陶,并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我感受和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4.3 以人文素质为抓手,大力推进医学人文课程改革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应按照医疗技术岗位人员人文素养要求设置医学人文课程,选择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使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并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特别设置医学素质拓展课程,如医患沟通、医学伦理与法规、医学哲学、医学美学等课程,将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知识贯穿于医学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并形成体系,解决卫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脱节问题。要建立“双向互进”师资团队,实现人文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人文化”,学校行企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要推行临床人文教学、自我教育、人文讲坛、调研实践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课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结合。学生从入学开始配备人文导师,每门人文课程建立由人文课程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导师团队。人文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指导同一组学生,负责其见习实习过程的教学,全程跟踪指导并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4.4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促进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

职业技能大赛既是人才选拔也是实践考试,通过竞赛项目可以检查职业院校教学是否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技能大赛是检查站,通过单项看综合,越过个人看整体,穿过外表看本质,透过做事看做人,是一次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5]。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大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各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精神的养成。学校每个专业每年都应组织开展“我能、我行”校内技能大赛,所有学生都参与选拔,也可以组织专兼职教师“同台大比武”活动、师生“同台大练兵”活动,使专兼职教师在赛场上取长补短,让师生在赛场上教学相长,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操作能力。

同时,要围绕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赛项,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优势互补的技能大赛教学团队,按照国赛、省赛标准,根据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基础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综合指导。在此过程中,每个专业应组建技能大赛指导教学团队,做到“对准大赛设模块,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技能抓实训”,并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引用大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

[1]冯玉芝.人文关怀视角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D].锦州:辽宁医学院,201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

[3]邢清华.高职教育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的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7(6):35-37.

[4]王美田.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89-91.

[5]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8-06-27.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卫生人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卫生歌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讲卫生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