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参赛策略的思考

2018-03-03 09:00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王颖玫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期
关键词:扬州苏轼文本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 王颖玫

根据教育局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的工作安排,我承担了到扬州参赛的任务,如何高标准完成此项任务,充分展现我区教育的新成果、教师的新风貌,对自己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精心选题、广泛涉猎,是完成参赛任务的前提

(一)精心选定参赛课文

翻遍了各种版本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的《但愿人长久》映入眼帘,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文章。同时,这篇课文与我本人的此次参赛也有太多的机缘巧合:其一,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做官时写的,而密州正是我的故乡;其二,上课的地点在扬州,大诗人李白创作《静夜思》也在扬州,可把这首诗作为开头导语;其三,与扬州有关望月思亲的诗词很多,可以借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明月文化;其四,本人对苏轼敬重有加,对苏轼的词情有独钟。因此,我决定就上这一课——《但愿人长久》,进行一次全新的尝试。

(二)深透了解苏轼其人其事其文

涉及历史文化、古今名人的课文,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积淀、对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阅读往往显得尤其重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急于备课,而是在苏轼的世界里畅游,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沟通古今、游刃有余,高瞻远瞩、自成高格,驾驭课堂、把握课文。我重读了很早以前就读过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又读了长篇历史小说《西湖太守苏东坡》,同时上网查找了大量关于苏轼的奇闻逸事以及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的故事,深入了解苏东坡其人其事其文。

这段过程,我正如经历了尼采的“精神三变”的第一变——骆驼,一个劲地吃,积蓄大量的营养在驼峰里,为教学设计提供种种灵感。

二、构思思路、设计教案,是完成参赛任务的基础

(一)细读文本,构思教案设计思路

细读文本,课文以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来勾联故事情节,从“思念”引起“埋怨”、转向“宽慰”、最后心生“祝福”,柔肠百结却又情理合一,上述四者的着力又有区别,从“弱”到“强”、渐次发力。第二、三自然段“思念”。内容浅显易懂,稍加点拨,一读而过,不必太过纠缠;但要让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关于兄弟手足情深资料,以便理解课文创作缘由。第四自然段“埋怨”。名“怨月圆”、实“人自怨”,言“月无情”、实“人有情”,个中曲折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领会;这个环节要有个拓展设计,“月亮”是全词的枢纽所在,配合着课文的起承转合,沿着“月亮”这个维度去搜寻拓展资源。第五、六自然段“宽慰”和“祝福”。为本篇重点和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好好揣摩;出示苏轼的一生简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之所以与别人不同,能够很快地“转念”并“宽慰”自己的原因,读文至此实已“读人”;引导学生理解苏轼把思念化作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宽慰自己,还提出了美好的愿望,词人的“宽慰、祝福”业已推己及人,从“小我”到“大众”,人格的升华,终锻铸出《水调歌头》的千古绝唱。

(二)精心设计教案,磨课研课修改完善。首先,导入课文

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自己是哪里人,引出“王老师出生成长于山东诸城(古称密州),工作生活在广东湛江……”利用我在湛江看到2016年11月14日号称六十八年一遇的超级大月亮图片思亲,借机引出李白也曾在扬州望月思亲并创作了《静夜思》,再引出苏轼在我的故乡望月思亲并创作了《水调歌头》,望月思亲这一永恒主题亘古不变。其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利用“要想了解这些,咱们得先走进九百多年前那个中秋夜,看看这是个怎样的夜晚,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个过渡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然后,按照教案设计思路,利用课文讲解、引导、知识拓展以及学生朗读、交流互动和辅助课件等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苏轼的心理历程,使每一个环节如行云流水般地畅行无阻。再次,进行课文内容升华。课文学完了,再展示和播放这首词的书法和音乐作品,请学生写下自己的祝福送给要祝福的人,来结束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课后查找令人肝肠寸断的《江城子》,并试着创作一个苏轼写这首词的故事,更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才,学以致用。最后,磨课研课。试讲,请同事帮我拍录像、听课,看录像、找问题,修改完善,最终定稿,效果不错!

这段过程,我正如经历了尼采的“精神三变”的第二变——狮子,逐渐唯我独尊,自己做决定,对自己负责。

三、全心投入、赛场驰骋,是完成参赛任务的具体展现

课堂教学比赛,期待能够在参赛课堂上实现最后一变——成为婴儿。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意象、情感和思想,让学生从“文表”走向“文里”,从情景走向意境,从手足情走向多种情。让言语成为孩子们情感、思想的一部分,并化作汩汩流淌的人文情怀,传达出感人至深的“心灵之音”。这节课,孩子们经历了一个“深爱着他的深爱,思念着他的思念,祝福着他的祝福”的过程,相信他们的心灵世界会更加丰盈,更加舒展,更加美好!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上课结束,掌声不断,本次比赛我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优异成绩。这堂教学比赛课,我成功实现了尼采“精神三变”的第三变——婴儿,婴儿象征着“完美的开始”,婴儿态让人的精神重新回到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原点!

在回湛江的火车上,教育局江院长评价我这节课:“评委高度赞扬你这节课,我认为你的课就像是一首抒情诗,绵远悠长、韵味无穷”。课像一首诗,这是我最喜欢的评价!而此行扬州参赛又何尝不是一首诗?以传承文化为诗心,以表现文化为诗意,以感受文化为诗情,我和我的同行者们、和课堂上的学生们、和观看课堂的评委及老师们共同创作了一首情思盎然、余韵袅袅的文化诗歌。与优秀者为伴,向更优秀迈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猜你喜欢
扬州苏轼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苏轼吟诗赴宴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扬州的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