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紫云自治县第一小学 张丽萍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中,学生处于一种被“灌输”,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他们获得知识的过程就像是“囫囵吞枣”一样,如果把学生看做是一个“瓶子”,那么教师教学的知识就是“现成的枣子”,枣子一直往瓶子里装,总有装满的时候,这时,最里边的就会被“挤”出去。在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下,学生只获得了短暂的知识,只能够应对眼前的考试,却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走出校门,所有的学问都统统留在学校,还给了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着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在这一点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和习惯都意义重大,而且还能有效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学习负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想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预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既要重视学生预习,又要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首先,是初读。教师可以在这一部分为学生设置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课后问题进行初步的“导读”;其次,是深读,这一步骤中,需要教师深入阅读并理解课文,围绕思考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能够自己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文本进行怀疑和研究,深入探讨。学生越是自主发现得多,阅读的动力就越强,欲望越强,同样,获得的知识和信息也就越多,获胜的信心也就越大。阅读预习是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是人前进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要为学生清晰地标出学习目标,学生心中有数,努力也就有了方向,这样就更容易进入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和氛围中。但是在明确目标的时候,教师切忌“一刀切”,不能用集体的目标取代不同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定下不同的阅读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主的努力达到目标。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不仅是学生认知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拖动阅读不断地向深处发展。所以,教师除了在学生“就近发展区”设定阅读目标,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除了促使学生发生认知上的突进之外,还应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这样,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充分地思考,产生千奇百怪的想法和疑问,以问促思,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也许他们很多的想法是荒诞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是只要他们学会了思考,并敢于提出来,就勇气可嘉。在自主阅读中,着力于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多读的益处。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将阅读看做是“一道题”,将一篇文章拆开,把设计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挨个回答。一方面,教师对于问题的答案强调“标准”,经常会否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强调“官方”,总喜欢用一些“标准”的答题思路来捆绑自己,阅读的过程机械,想的东西少,只是在努力想如何才能更加接近答案的回答。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落;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拓展视野”,从这个简单的模式中就可以看出,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精神,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改革思想,完善阅读教学策略,以学生自主阅读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才着重提出的,虽然之前也有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但却并不常用。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查漏补缺,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然而,合作并不是在其中互相依赖,而是互相绽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感悟。学生将各自观点在小组中进行展示、交流、探讨,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升华。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便是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自主阅读和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以的,学生只有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在小组中协作,交互作用,在相关内容的理解、沟通和探究中主动地构建,而非随声附和,随波逐流。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兴趣是一切自主学习的根源,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基本动力。其实,教师的评价和赞扬,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影响他们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此外,恰当的评价,还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一种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环境。因此,教师在实施评价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实际水平做出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如“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回答真精彩,而且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师真为你的进步高兴”等等,切忌采用笼统的、敷衍式的评价方式,如“读得不错,很好”。此外,对于阅读问题的回答评价上,教师也应注重鼓励、引导和点拨,不以标准答案捆绑学生的思维,只要学生回答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即便你再引入标准答案的教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认识到自己感受与作者表达情感上的差异,也会明白自己理解上的一些问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效地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