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实验小学 李晶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改中的新名词儿也是层出不穷,“生态课堂”就是其中之一。生态课堂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生态课堂应是和谐统一的课堂,快乐高效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如何优化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呼唤回归自然和本性,努力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注重的是生生间、师生间以及学生与课堂环境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师生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了教育本质的回归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多情境、多角色、多内容、多形式、多维度的多元互动运行状态中,有读的享受,有情感的交流,有思维的碰撞,有观点的争论,有问题的质疑,有矛盾的激发和障碍的排除,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笔者每一节课都会和学生采用新颖的“师生问好”。
班长喊“起立”后,笔者环视全班,朗声吟出:“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立即对:“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又出:“读书破万卷——”学生答:“下笔如有神。”笔者非常满意:“请坐。”师生相视一笑,开始上课。这样的“对对子”问好,有时是古诗,有时是名言警句,有时是春联,有时是即兴编的对子。
笔者会称赞学生:“同学们真精神!”这时学生会神采奕奕地回应笔者:“老师更精神!”有时笔者会说:“同学们真棒!”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回答:“老师更棒!”就这样,我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上课。
新课程理念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生态课堂应该是活泼灵动的、发展变化的,也就是在预设的基础上,有新的生成,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多一点预见,授课时要多一点机智。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意外解答,给予积极地回应和疏导,以睿智地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例如,教学古诗《所见》一文,笔者在教学环节最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诗中的小牧童吗?他最后捉到树上的蝉了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我喜欢小牧童,他的歌声很动听!”
生:“牧童最后没有捉到蝉,因为蝉听到歌声就会被吓飞的。”
生:“我觉得小牧童能捉到蝉,因为他很聪明,我很喜欢他”。
……
学生按照笔者的预设,达到了生成的目的。笔者准备接着学生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老师也很喜欢……”刚开口,又有学生举手了,笔者示意他起来发言。
“我不喜欢诗中的牧童,因为……”
还没等这个同学把话说完,学生就在下面窃窃私语。笔者一听,愣了一下,继而马上维持好课堂纪律,对他说:“你是怎么想的?”
他说:“因为他爬树去捉蝉,这样会伤害树木。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话音刚落,笔者走到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说:“你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大家为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牧童爬树去捉蝉,很危险!”“……”
看到学生热情高涨,笔者随即让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想法,通过一个个灵动的字眼让笔者看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想象,思维发散性强,对语文有独特的感受。课堂,会因学生的“节外生枝”而充满活力。
教师要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才能消化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移为实际的能力。
案例1:教学汉语拼音《y w》导入时,笔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好,表演开始。”边说边用手指配合,在实物投影上做出各种声母的形状,在学生兴趣高涨时,用小纸条折出y w的形状,引出学习内容 。在开课的一刹那,借助手指与纸条,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精巧自然的导入让呆板的拼音符号在学生心中展现出魅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案例2:教学课文《人有两个宝》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创造 ”一词,笔者让学生在纸上勾画出自己手的形状,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各种物品,有的学生设计出小树,有的学生设计出扇子,还有的学生设计出叶子……笔者顺势引导:“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出了那么多新奇的图案,这就是“创造”。学生的奇思妙想不但促进了思维发展,张扬了个性,而且在教学中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生活体验等,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本质的回归,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态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无可限量,只要我们能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为你描绘出一个灿烂的春天。
【1】欧阳芬.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M]. 2.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1月.
【2】花宝彬. 《让“预设”与“生成”并蒂花开》[J]. 小学时代(教师), 2011年(11期).
【3】郭思乐. 《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 [M]. 3.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