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娟
(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低资源应激和高工作需求环境下长期暴露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症候群,且主要表现为低成就感、去个性化、情绪耗竭等[1]。此种心理多出现在服务行业员工中,如教师、医护人员,且会个体服务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影响[2]。而精神科护士由于其面临的服务对象非常特殊,且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以及责任心,因而其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相对较多,这既会对其自身心理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降低临床护理质量。本文选取我院精神科护士120名为研究对象,从而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精神科护士12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97名、男23名,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5.12±8.14)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工作年限(12.17±8.94)年。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在岗护士,且纳入标准为: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1年以上;注册护士;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120名护士进行调查,具体为:(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内容:年龄、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2)职业倦怠量表【3】:按照“七点计分法”,采用0~6分评分,包括三个维度,即成就感低落、人格解体、情绪耗竭等。职业倦怠较低者<3分、职业倦怠较为严重者3~5分、职业倦怠十分严重者>5分。经调整的职业倦怠量表构想效度较好,且成就感低落、人格解体、情绪耗竭等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83、0.88。本次统计依据为总倦怠得分和各维度平均分,共向120名护士发放120份问卷,有效回收120份(100.0%)。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调查,120名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人格解体(1.85±1.17)分、情绪耗竭(1.94±1.05)分、成就感低落(2.44±1.22)分,总倦怠得分(2.13±0.98)分。经“七点计分法”表明,低的成就感是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而人格解体与情绪耗竭方面则较轻。见表1。
表1 120名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情况
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为: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其中婚姻状况主要影响成就感低落、工作年限主要影响人格解体、年龄和工作年限主要影响情绪耗竭。见表2。
表2 影响职业倦怠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情绪耗竭是其核心。本文的研究中,120名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人格解体(1.85±1.17)分、情绪耗竭(1.94±1.05)分、成就感低落(2.44±1.22)分,总倦怠得分(2.13±0.98)分。可以看出护士的倦怠程度较低,这可能与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其需持续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且在此期间扮演者双重角色,即教育者和学习者,因而其抗压能力逐渐增强,且心智逐渐成熟,因此表现出的倦怠程度相对较低。而护士成就感低落得分最高,这可能与护士排班制度、生物钟打乱,且每天需面对具有异常意志行为、情感以及思维的精神疾病患者所致。再加上患者自身随时可能出现走失、自杀、冲动等不良事件,因而护士面临的责任较大,且随时面临失业风险[4-5]。而经多元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为: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其中婚姻状况主要影响成就感低落、工作年限主要影响人格解体、年龄和工作年限主要影响情绪耗竭。这表明,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对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最大,这与患者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的影响可能有关,因而其会出现较重的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经调查,其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如工作年限、年龄、婚姻状况等,所以应当予以重视。
[1] 吴红顺,陈惠敏.精神科护士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04):29-31.
[2] 李华芳,厉 萍.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09):1063-1066.
[3] 李华芳,刘春琴,厉 萍.积极情绪在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9):1083-1086.
[4] 崔海华,尹艳芳,卢春爱,等.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01-703.
[5] 刘 佩,操 静,陈婉婷.某医院外科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