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葫芦

2018-03-02 05:31
中华手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秋虫文房小巧

“蟋蟀葫芦”是葫芦制成的蓄养鸣虫的一种器具,小巧精致,可揣在怀里一边把玩一边聆听悦耳的虫鸣,既可助蟋蟀保暖过冬,又可增添文房雅趣,兼具观赏价值。

鸣虫的蓄养和斗赏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娱乐活动。其中,养蟋蟀分秋虫和冬虫。秋虫须能斗善战,冬虫则要求鸣声院耳。寒冷的冬天,蟋蟀很难存活,于是有了蟋蟀葫芦。蟋蟀葫芦是葫芦制成的蓄养鸣虫的一种器具,小巧轻便,与手掌一般大小,揣在怀里一边把玩一边聆听清越的鸣叫,既可助蟋蟀保暖过冬,又可增添文房雅趣。

清代的匏器工艺发展到了高峰。作为皇宫贵族装饰把玩用品,蟋蟀葫芦的制作工艺日渐精巧,除了是实用的蓄虫器具以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件清代的牙口压花人物纹蟋蟀葫芦,小巧别致,壶身以《千里送京娘》戏曲人物图样装饰,方寸之间,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刻画得生动形象。口、盖、蒙芯等结构由象牙雕刻而成,其中蒙芯成立体镂空祥云状,别具匠心。

制作蟋蟀葫芦需要根据葫芦天然长成的形制来选择原材料,北方玩虫者间的行话称为“本长”。因此每只蟋蟀葫芦都形状不一,但大体结构相似。其中,葫芦的下腹为鸣虫的“居室”,腰为通道,上腹则成“喇叭口”,起到扩音的作用。除了葫芦部分,蟋蟀葫芦还格外讲究口、盖、蒙芯、砸底等結构。口,常为象牙或玳瑁雕圆环,用于连接葫芦和盖。盖相当于门,下部有一圈突起的牙子,正好与口吻合。蒙芯则是鸣声传出的窗口,常雕刻有精致细腻的镂空图案,既可通气传声,又具有审美价值。

砸底是制作蟋蟀葫芦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黄胶泥、细沙、陈年石灰各一份,以雨水和成,施于葫芦底部,且与其呈45°夹角,确保葫芦在直立和横放的时候都能让蟋蟀接触到泥底的地气,而不至于因为贴近人体的高温使蟋蟀干渴。泥底对蟋蟀发声也有影响,中央稍稍凹陷,呈汤匙形的泥底,可以使蟋蟀的发声效果达到最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秋虫文房小巧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谁是小巧手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我有一双小巧手
极致小巧的无反搭档 老蛙9mm f/2.8 Zero-D
小巧手动起来
一部分(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