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茹
耳廓是人的体表器官中结构最为精细、复杂的部分,无论是耳廓再造还是外耳道成形,对整形外科及耳鼻咽喉科医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100余年来,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整形外科医生颇多建树,创立的术式一直沿用至今。张天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主任,他领导的团队打造出耳廓再造+听力重建技术的“中国方案”,得到业界的肯定、赞誉和跟随。张天宇教授至今已治疗700余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创新:勇敢闯出“路”
对做了30余年耳鼻喉科医生的张天宇教授来说,跨界到了整形医学领域,他在关注耳廓再造美学的同时更加关注患者的听觉重建,“美学与功能再造”这是医学人文关怀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耳畸形伴有外耳道狭窄/闭锁和/或中耳畸形,通常伴有传导性听力损失。现代耳廓再造技术主要有“Brent法”“Nagata法”及“Firmin法”等,这些术式均可以重新构造一个较好形状的耳廓,但无法改善听力。张天宇教授探索出的“耳廓再造+听力重建”三期联合手术,是在“Brent法”耳廓再造的基础上(取自体患耳对侧第6~8肋软骨雕刻成耳软骨支架植入)同时实施听力重建技术。通过手术重建听力是改善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听力重建技术目前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外耳道成形术以及鼓室成形术;另一类是人工听觉植入,包括骨锚式助听器、振动声桥和骨桥等。
外耳道成形术,其复杂性和风险性为耳显微外科最困难的手术之一。“螺蛳壳里做道场”,手术医生应该熟练掌握鼓室成形术、面神经手术、内耳开窗术、镫骨切除术及取皮植皮术等精细技术。
世界著名耳科学期刊《耳科与神经耳科学杂志》在头版头条予以推介,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手术,主编则不吝夸赞“这是天才医生做的手术”。目前,欧洲、亚洲(特别是韩国)和国内许多外科医生都在应用这一技术,它给小耳畸形治疗带来了革命性改变。
张天宇教授的团队研究发现,外耳道狭窄的患者鼓室和听骨链发育状态更接近正常,且具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道上皮结构,术后听力将恢复和维持得更好,高达95.0%的机会可获得实用听力,是理想的手术对象。而外耳道闭锁仅有50.9%的患者可达到实用听力,并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要终身护理。远期效果逐渐变差。
小耳畸形临床表现千变万化,没有一个患者是一样的,哪些患者能做听力,哪些患者不能做听力,既要充分考虑手术的代价和风险,如取肋软骨后胸部并发症、腹部供皮部位疤痕,又要考虑外耳道反复感染,难以有效佩戴助听器、听力难以有效提高等。尤其是单侧畸形者,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应该更加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对不同的病种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这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所在。
探索:十年磨一“剑”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Brent创立了小耳畸形经典Brent Ⅳ期再造法,2007年张天宇教授赴美跟随Brent医生学习,正式开始从事小耳畸形整形再造工作。在此之前,张天宇教授师从著名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教授,从事听觉医学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擅长解决先天性出生缺陷性疾病、各种小儿耳鼻咽喉科疑难疾病,积累了3 000余例各种耳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经验。
小耳畸形,整形外科医生可以做出漂亮的耳廓却难以解决听力损失问题,耳鼻喉科医生可以解决听力问题却做不出漂亮的耳廓和耳道,这就需要有人站在这两个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创新谈何容易?张天宇教授形象地说,创新需要“脑浆迸裂”,需要“绞尽脑汁”“竭尽全力”。从2007年到2017年整整十年,基于耳科学和听力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厚积淀,张天宇教授带领他的团队艰苦探索,在前无古人的荒原上开拓出一条路径来,团队的多项研究发现刊发在多家国际耳科学和听力学杂志上,为学科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015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临床处理策略专家共识》由张天宇教授牵头拟定,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共识”厘清了以前很多没有厘清的问题:比如,小耳畸形伴外耳道狭窄(无论多么狭窄)手术效果好,闭锁耳道手术效果不好,告诉大家不要再去做闭锁耳道了;耳道狭窄为什么易患胆脂瘤、易感染,是因为耳道狭窄和弯曲导致外耳道皮肤自洁功能受到限制;外耳道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新造外耳道的移植皮肤缺乏耵聍腺分泌耵聍保护和正常的外耳道自洁功能,是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的诱因之一等。
小耳畸形伴耳道闭锁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效果不好怎么办?2017年,张天宇教授主导的《植入式振动助听装置专家共识》诞生了。
新生儿耳廓结构异常和形态异常怎样早期干预,张天宇教授与其他专家共同提出了《婴幼儿耳廓畸形无创矫正技术专家共识》,将于2018年初发表。
初心:做个好医生
张天宇教授说话温和自信,有问必答不拖泥带水。刚刚结束一上午紧张忙碌的专家门诊,下午1点半还有半天门诊,采访安排在中午12点进行,感觉耽误了专家午间休息,记者心里满是不安。张教授却轻轻地安慰说:“没事,我们中午不休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怎么会从事眼耳鼻整形工作?张天宇教授回忆起,多年前一个外耳道闭锁患者的跪求给他留下强烈的刺激,曾经介绍患者去外院整形失败的经历、心底留存的内疚、想在新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这些都成了他走上眼耳鼻整形道路的动因,始终不变的是“做一个好医生”的初心。科里年轻医生郭英告诉记者,张主任要求他们每周工作不少于100个小时,他自己是最好的榜样。
张天宇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做一个好医生仅有心愿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学科发展总要有一个新的学术理念支撑,如果有了理念没有技术,那只是空谈,这十年即是探索和践行这个理念的过程,我们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去实践这个理念,他自豪地称“我们有这个技术自信”。
张天宇教授很忙!据介绍,如果科里所有的手术都由他亲自做,慕名而来等待他手术的患者已经排到了2025年。他想把科里年轻医生都培养成能够独挡一面的大牌医生,他带着年轻医生上门诊,手把手地教他们做手术,把上海五官科医院眼耳鼻整形科建设成国际性耳畸形再造修复医学中心,患者只要到了这里就会有最好的评估、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结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忙碌着,看门诊、做手术、带学生、写文章、做学术交流、做科普宣传……
一位患儿的母亲在网上留言:“我是一个小耳畸形患儿的妈妈,从儿子出生到现在6个月来,我没有一天过得开心,整天都在自责中度过,精神恍惚……看到张医生的文章,仿佛看到在一间关了6个月的黑牢笼中突然开了一扇窗!”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悠闲而潇洒地活着,平庸而舒服地活着,出类拔萃而辛苦忙碌地活着。张天宇教授选择了辛苦忙碌。
结束1个多小时的采访,张教授又步履匆匆地赶去看门诊了。
(张天宇教授每周二全天在上海市汾阳路83号汾阳院区、每周四全天在闵行区江月路2600号浦江院区有特需门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