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新禧,除旧布新,开启新生活。宋代诗人张先的《木兰花》诗曰:“龙头蚱蜢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时光荏苒,春光莫负。“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在古人的踏青诗中,我以为唐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的较有特色。“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春的初生,春的绚丽,一目了然。“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的诗语言朴素,情景交融,钱塘湖早春的美景读之如见,呼之欲出,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陆游春天到郊外踏青,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时的怀春感叹跃然纸上。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却是一幅因恋春而留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当然踏青诗也表现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当时心情。宋代诗人王令就以《春游》为题,赋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苏轼在《踏青游》中写道:“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腰肢佩兰轻妙;行过上林春好。”除描写踏青时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外,也反映作者闲适宁静的心境。
杜甫一生虽然忧国忧民,其诗也多显示出其沉郁顿挫的风格,但每当春天来临时,杜甫也写有欣欣向荣的诗章,他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的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诗句白描出春阳暖照春风沉醉的迷人景象。
在古人踏青的古诗词中,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诗可谓别具一格。有一年踏青,看到蝶飞鸟鸣,随口吟出一首《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天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全文56句,内却嵌入了68个“春”字,自然流畅,回味无穷,可谓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
伴着古诗去踏青,在传统经典中感受春天的美与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