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诱捕平台的茶园茶尺蠖防治效果研究

2018-03-01 00:19陈勋雷该翔毛迎新黄丹娟李新华万昌玺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茶园

陈勋 雷该翔 毛迎新 黄丹娟 李新华 万昌玺

摘要:针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分别采用不同的诱捕平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最佳防控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茶园;茶尺蠖;诱捕平台;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3-0092-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3.02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赤壁种茶历史悠久,且拥有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羊楼洞,素有“青砖茶之乡”“米砖茶之乡”的美誉,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07万hm2,以主产青砖茶、米砖茶闻名于世。茶园病害较轻,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丽纹象甲等,平时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现就茶尺蠖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探讨,茶尺蠖为食叶性害虫,赤壁每年发生六代。第一、二代茶尺蠖一般发生在4—5月,主要为害春茶,第三、四代发生在6—8月,主要为害夏茶,第五、六代发生在9—10月,主要为害秋茶。20世纪70—80年代对茶尺蠖多以化学防治为主,1990年后侧重综合防治。近年来,国内对茶尺蠖生物防治进行大量研究,性信息素成为研究热点[1-3]。利用性信息素诱杀平台诱杀茶尺蠖雄蛾,通过破坏自然种群的正常雌雄性别比,降低雌蛾的交配几率、落卵量及有效卵量,从而控制其种群数量,是新型的对茶园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治技术[4,5]。

本研究针对茶尺蠖分别采取了3种诱捕器进行诱捕试验,筛选最适合鄂东南茶区茶园性诱杀虫平台,确定最佳投放间距和高度,以供茶叶生产管理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赤壁市万亩茶园益阳桥生产基地,试验地为老茶园,试验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实生群体种。

1.2  诱杀器械

诱捕器使用3种诱捕平台,分别为A.湿式诱捕器(百米生物全能杀虫平台);B.船式诱捕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飞蛾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诱捕器试验  试验设A、B、C 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5次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将3种诱捕器同时安装到茶园,诱捕器离茶丛表面20 cm,各小区之间间距10 m,配备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茶尺蠖诱芯,比较3种诱捕器在试验期间的诱捕量。试验时间为2017年7月11日至8月2日,每周调查1次,连续调查4周。图1为3种茶尺蠖诱捕器。

1.3.2  投放间距试验  选择“1.3.1”试验确定的最佳诱捕器,按照诱捕器的摆放间距进行优化试验,诱捕器离茶丛表面20 cm,试验设3个间距处理:10、15、20 m,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各处理间距100 m以上,诱捕器设置方法同上,试验期间,统计不同处理诱捕量。试验时间为2017年8月8—29日,每周调查1次,连续调查4周。

1.3.3  投放高度试验  选择“1.3.2”试验确定的诱捕器的最优摆放间距,按照诱捕器的投放高度进行优化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高度:高于茶丛蓬面20、40、60 cm,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各处理间距100 m以上,诱捕器设置方法同上,试验期间,统计不同处理诱捕量。试验时间为2017年9月3—24日,每周调查1次,连续调查4周。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和计算,SPSS 17.0软件作方差分析,LSD法進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捕器效果试验

调查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5台总共诱捕茶尺蠖成虫135头,平均每台诱捕量为27.0头;船式诱捕器总共诱捕茶尺蠖成虫11头,平均每台诱捕量为2.2头;飞蛾诱捕器总共诱捕茶尺蠖成虫39头,平均每台诱捕量为7.8头(表1)。湿式诱捕器表现出较好的诱捕效果,飞蛾诱捕器效果一般,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差,且飞蛾诱捕器与湿式诱捕器处理差异显著。

由图2可知,湿式诱捕器在前3周诱捕效果最好,但3种诱捕器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诱捕效果呈降低趋势,第3和第4周效果甚微,由此可以判断诱捕器诱芯的效果在20 d以内,每隔15~20 d需换一次诱芯。

2.2  湿式诱捕器适用投放间距试验

调查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投放间距10、15、 20 m处理诱捕茶尺蠖成虫总量分别为52、316和100头,平均每台为13、79和25头,可见间距15 m处理诱捕量最多,并与其他2个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较好地控制了茶园茶尺蠖。因此,湿式诱捕器在茶园的设置密度以间距15 m较好。

2.3  湿式诱捕器适用投放高度试验

湿式诱捕器投放高度20、40、60 cm处理诱捕茶尺蠖成虫总量分别为321、158和148头,平均每台为80.25、39.50和37.00头,可见高度20 cm处理诱捕量最多,并与其他2个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高度40和60 cm处理诱捕效果相当,因此,湿式诱捕器在茶园的最优投放高度为20 cm。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湿式诱捕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成虫是比较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能有效抑制茶尺蠖雄虫密度,最佳投放间距为15 m,最佳投放高度为高于茶丛20 cm,每隔15~20 d更换一次诱芯。利用湿式诱捕器防治茶尺蠖,首先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根据虫情变化情况及时放置诱捕器,从而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  浪,彭  慧,金  鑫,等.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111-112.

[2] 朱祚亮,曹诗红,朱红海,等.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茶尺蠖试验[J].湖北植保,2015(5):34-35.

[3] 叶春福,陈银方.5种茶尺蠖诱芯的诱捕效果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10):1570-1571.

[4] 陈银方,叶春福.不同性诱剂及诱捕方式对茶尺蠖诱集效果比较试验[J].中国茶叶,2014(1):16-17.

[5] 林清华,陈银方,叶春福.性诱剂防治茶尺蠖效果试验初报[J].农业与技术,2013(11):96-97.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茶园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湄潭茶园
家乡的茶园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茶园的简易管理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