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妍
摘 要:我国当前民族声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民族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具有高水平以及专业化的歌剧表演。把歌剧表演艺术以及民族声乐教学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推动民族歌剧演唱技巧的创新,从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歌剧表演 民族声乐教学 作用 研究
从我国不断改变的文化体制情况下来看,更多的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更加重视。目前声乐领域里最高的表演形式就是歌剧,对比音乐会与歌剧,会发现歌剧的表演性更高。这是由于歌剧表演内容比别的音乐表演内容更为丰富,且具有特色化的服饰搭配,那么把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歌剧表演艺术巧妙地进行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快更深入地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地提升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
一、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正不断改革创新,但其中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第一,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艺术,但并非全部艺考生的水平都很高,一部分艺术生的基础不强,且缺乏悟性,不擅长声乐方面。而另一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获取文凭而参加考试,那么就导致这类学生不愿花太多心思在声乐学习上,为了考得高分,它们通常会在考试前进入培训班学习,培训声乐知识,目的是为了获得高分。第二,民族声乐教学在进行讲课时也没有全面讲解,教师通常仅仅对学生指导一些基础性的声乐技能,缺乏与它们展开知识方面的沟通。不了解学生有无在演唱中融入情感以及有无真正了解到民族声乐的内涵。如此就造成学生无法正确理解一些作品从而不能将作品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那么就更无法打动观众。还有一些教师,拔苗助长,让学生生硬地去模仿著名的一些民族歌手,没有在意学生的个人风格培养。那么久而久之,该教师所教的不少学生全部都是复制品,每个人的唱腔都几乎一样,表演风格如出一辙?譹?訛。那么如此一来就难以提高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我国民族唱法追求的从来都是科学的发声方式以及声音技巧。但有部分高校的民族声乐却不注重这些,学生面对较难的发声技巧时,教师选择让学生选择别的去学习,例如学习国外歌曲中的美声来弥补这些,而不去深入学习民歌以及戏曲的发声。有关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少之又少,而优秀作品更少。这就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宽,无法真正了解该作品的内涵。
二、歌剧表演艺术承袭民族声乐传统
声乐体系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发展当中是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是戏曲中的手、眼、步、身。二者的表演元素也有类似之处,例如:在一个环节里应用动作、眼神以及表情,要想以民族声乐的形式将人物的个性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需要表演者对故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但对比于传统的戏曲表演,现代民族歌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通常体现在如下几点上:首先,演员的要求以及表演体系。民族歌剧的表演体系要小于戏曲的表演体系,并且更加严格要求演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基本功。其次,从表演内容上而言,民族歌剧一般采取的手法是庸俗易懂的,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但歌剧的表演者要想将故事中人物内心更加完美地表达出来,需要有较高的演唱基础,展开想象力,结合情节内容与表演经验,将人物的情感更好的展现出来?譺?訛。戏剧表演一般是选择比较复杂的表演形式,采用十分独特的语言以及强调将人物的情感体系出来,从而使整个歌剧表演的戏剧性效果增强。在戏剧与声乐的基础之上,中国民族歌剧逐渐发展起来。所以,要想使歌剧表演者的表演水平进一步提升,那么就需要合理借鉴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如:《洪湖赤卫队》里在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刘闯以及韩英的带队下,通过湖区打击敌人。首先,真实性,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剧本中的内容合理结合,再利用想象力,在舞台中把剧本内容更好地呈现出来,使表演更具有真实性以及更加贴近生活。其二,借鉴戏曲综合表演艺术形式。利用不同的艺术表演方式,将自身的发声方法与传统戏曲综合表演艺术互相融合,使观众可以在表演中想象故事中人物的个性,并想象人物的命运发展?譻?訛。所以,目前民族声乐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表演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民族歌剧艺术的认知度提高,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民族歌剧的表演能力。
三、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1.使民族声乐教学水平提升
《白毛女》在我国是第一部歌剧,我国民族歌剧至此诞生。那个时期的民族歌剧是把戏曲以及民歌进行结合,采用民族音乐将歌剧中的人物进行塑造,并将人物情感进行传递。所以民族歌剧不但可以使学生表演能力提升,同时还能够在表演情境中了解民族声乐的内涵。但是,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不少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储备方面十分欠缺,一些学生甚至从来不关注民族歌剧,那么这些学生在民族歌剧的学习中就十分吃力。不少学生的学习与课程进度相一致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歌剧课程的开展。那么,在民族声乐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在歌剧表演上的兴趣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了解到歌剧表演的价值?譼?訛。但如果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不恰当,没有规范训练学生就会使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2.加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区别于传统民族唱法,歌剧的表演者同时具有多重角色,它们不但需要将自己的角色表演好,同时还需要将其它声部的演唱完成,例如重声与合声。假若两者间缺乏良好配合,那么就会对演出的效果造成不小的影响。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音乐学习技能。要想提升以及良好锻炼学生音乐的学习技能,教师还需要增加歌剧表演课程,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歌剧表演里,并在表演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改善自身的缺点。課程结束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分析对方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升声乐技能。
3.创造表演艺术个性
当前,不少学生在对民族声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过多的模仿,而不注重塑造自身的个性。将歌剧表演加入到民族声乐当中,让每个表演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它们个性化的创作,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设计人物角色、布置场景以及设计动作,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使歌剧中的人物在各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特点。就像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相同的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唯一的,都有自身独特的思想与见解,此种独特性是利用歌剧表演体现出来,不单单体现自身的个性,同时还诠释艺术。但不少学生在实际中经过了培训后,即使可以将人物通过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们过于注重声音的技巧,并没有对作品有更深入以及独特的理解,这就无法领悟作品的精神,也就是说,它们更在意艺术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深刻了解艺术的本质。所以,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问题,不少专业的演唱者通过专业的声音获取观众的关注,但也只是暂时的,无法在观众心里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注重塑造自身的价值,自身的艺术风格并不独特。例如宋祖英等民族演唱家能够被很多人长久地关注,主要是由于它们对于艺术的个性在不断的追求,并将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停提升,从而逐渐形成合适自己的风格,被更多的人关注。所以民族声乐的一项重要组成就是个性的创造。若是民族声乐缺乏个性那将了无生趣,并且如死水一般毫无活力。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指导它们勇于自主创造,从而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将民族声乐与歌剧相结合并建立专门的课程,从而培育出表演以及演唱技能共同兼备的优秀人才。另外,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例如可安排一些民族歌剧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它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剧。最后,将以往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适应学生的需求,将民族声乐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与创新,提升学生的能力。
4.歌剧艺术的多元性
民族歌剧需要学生拥有多方面的能力,不单单是动作以及形体方面,另外还需要知道怎样利用灯光烘托舞台氛围以及怎样布置舞台场景,从而吸引观众视线,还要扮演人物来表达作品的内涵?譽?訛。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这些是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摸索,将经验进行总结,不断累积技能。但由于我国当前民族声乐教师的年龄普遍不大,而理论知识不够,也没有较多的教学经验,造成学生演绎效果难以提升。在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课程讲课的过程中,对于声乐的技巧性过分强调,从而对于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这就需要高校在师资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一批有专业唱功并且还需要兼备戏曲表演能力的教师,按时对这批教师讲课效果进行评估,可采取网上评教、问卷调查以及现场听课等形式完成。教师在线下时间还应对歌剧史进行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歌剧形式,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在课堂中,教师还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一部分难以理解歌剧中人物角色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进行积极地指导,使其能够正确理解角色的特点,并让学生勇于参与不同歌剧表演活动,通过实践表现自身的个性,从而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结语
只有将师资力量不断地进行强化建设才能够更好的衔接歌剧表演艺术以及民族声乐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以及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歌剧表演,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声乐水平以及其综合能力。
注释:
尚国宾.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教育研究[J].大舞台,2015(5):197-198.
徐婷.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的自然衔接探究[J].音乐大观,2013(8).
毛伟钊.试论民族声乐教学和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中国民族博览,2016(4):37-38.
史玉学.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赤峰学院学报,2012(10):255-257.
王祯祺.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1):2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