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艺术文化繁荣必然成为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标志,设计专业在近年来也成为了各大高校炙手可热的学科。由于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艺术设计从业者只有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提高文化创意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从艺术设计市场脱颖而出。
关键词:艺术设计 文化创意 市场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它的规模和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为市场提供具有创意、创新型人才,对整个艺术设计的发展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是艺术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全球市场经济和各国综合国力增强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基本共识,艺术设计注重创意力量。
一、 艺术设计紧随当代发展
艺术设计随着现如今的科技发展,早已达到了利用科技进行现代化的高效率设计,人们生活丰富,观赏过的优秀艺术设计为设计师们制定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再也不局限于平面化,色彩单一化,设计朝着立体化,色彩更具代表性的个性发展。人类最早的设计是利用手工制作,手工是设计的开端,18世紀末,社会日益两极化,工业化逐渐兴起,手工艺术设计逐渐遭受威胁,手工艺术设计为了迎合设计发展趋势,逐渐与科技结合,逐渐变得批量化,规范化,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并且需求量较大的产业,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乐趣,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国家的软实力,通过艺术设计的文化魅力感染中国乃至世界 “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艺术设计不仅要学会顺应市场需求,也要从生活中汲取大量的经验,大到国际文化交流小到市井杂事都能提取到丰富有趣的设计灵感,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式进行内容改进,市场需求也是大众需求,设计灵感来源于大众,艺术设计要符合大众需求,艺术设计从业者要对社会,市场有足够的认知、责任感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但同时,现在也逐渐流行起了小众设计,针对个别性格色彩较为强烈的顾客进行设计,无论是大众风格,还是小众情调,艺术设计都在大量从“人”的身上找寻设计源泉,有一部分设计师对于软件的学习重视程度超出了设计思维本身,这是本末倒置的现象,这也就是美工为何成不了设计师的一个根本原因,无论是艺术修养,还是基本的设计知识并未掌握清楚就急于求成,对于表面现象的重视程度大于了内在,另外,还有一部分设计师对于西方国家的设计过度盲目崇拜,以至于没有经过思考的照搬了别人的设计内容,即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特征,而且对于别人的文化也只是一知半解,了解表面,那么在设计中就更容易产生偏差,设计的应用发展应该注重前瞻性,作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引导方向,深入了解所设计的产品对象本质,对症下药,牢固基本艺术底蕴是第一资源思想,设计师不仅要注重产品对于市场需求的可行性,还应注重设计产品的艺术性、审美性,从全方位考虑,才能做出脱颖而出的产品。
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既与众不同并且还能解决当下的热点问题,我们在进行展示时一定要将自己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创新性是设计竞争的关键,拥有创新点的设计就一定能在众多设计产品同行中脱颖而出,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设计作品都讲究个性化,拥有个性化人格的设计师才能做出个性化的设计作品,最终为客户奠定更好的品牌基础,设计的最初规划必须围绕产品本身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字趣味性,图形趣味性的装点如“江小白”的设计,设计师将普通的酒瓶与诙谐的现代年轻人的观点相结合,用幽默的语言形式,改变了传统的酒瓶包装方式(传统酒瓶大部分只是取个名字,大大的摆在瓶身上),用语言吸引消费者阅读,感到趣味性,同时大部分采用的叙述形式让消费者认同,即使是一个空酒瓶,也能让人感到有趣,互动,这种就是所谓的个性化设计,当设计师一步步走进个性化理念设计,设计不仅能让自身有趣,也能带动整个社会文化活跃氛围,也能树立起产品的企业形象。从整体形象和文化角度提升了整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早已超过了产品的范畴,而是体现了一种新的生活品质和态度。
二、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机遇下,将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作为基底加以高科技的方式锦上添花,在网络的主导下进行传播,将经济和文化进行结合,以创意、创新为核心,知识产权为根本,向大众提供满足文化、娱乐、精神方面需求的新兴产业,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集中体现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是技术创新类和研发科学的高端产业,通过创意赋予了商品更高价值的文化内涵和观念价值,提升了商品整个附加值,我国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文化创意的需求量、质量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的数量远远不能达到市场需求。创新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推动力,将创意设计与商品相结合产生更高的价值,这也是一种对经济发展的前进、支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时代赋予艺术设计的使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呈现了不断完善、提高、上升的趋势。现如今,各国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文化的竞争,现在也会是创意的竞争,同时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最初的实用性竞争转向文化创意竞争,不断提高产品实用性,艺术性,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环境的转变,国内不断涌入各种新型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带动了市场活跃氛围,但同时也让各大老字号品牌受到威胁,老字号品牌难以与国内外各大新型品牌抗衡,如何维持老字号品牌力量,那就必须从创意探索,文化创意活跃在各大经济舞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创意作为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意,设计将会变得平庸化,要使表现形式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概念,构想,点子,意象和形象,那么设计理念必须新颖,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运用各方面综合思维,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创意。创意用品让生活更轻松,更舒适,创意产品的产生是一种让知识与技能创造价值的过程,创新是革新、变革,强调推陈出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意是形成概念、产品和特色,强调原创性,是从有到优的过程。积极探索利用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设计文化创意产品,为社会大众提供多种多样,有差异性的产品服务,努力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提供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方面的服务,促进产业和市场相互结合。
三、文化创意推动艺术设计向前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显著提升且消费更具有个性化这会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考虑的要求更高部分条件较多,其中非常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商品的创新设计水平表达方式和其具有的独特内涵,所以,文化创意市场的快速崛起,不但提升整体文化涵养,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环境档次,对艺术设计师来说要求难度加大但也激发设计师们极具特色的潜能,这能使艺术设计行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在有丰富牢固的设计理论知识的积淀下,还需要掌握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底蕴、实际的市场应用能力,现在的艺术设计都不能只单一的在功能上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解决了当下的难题,还需拥有更好的審美情趣,产品最好具有互动性和极具个性表达能力。拥有对设计行业新的观点,将传统的陈旧观念彻底翻新,对艺术设计的文化创意点刮目相看,艺术设计在变化中成长,从技能型转向创新型,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的带领下成为了一门综合性极强、混合的学科,不能够只简单的把它看为在艺术基础上不断加以技术的支持,更多的是创意点的欣赏,是对文化创意资源的再生利用和重新挖掘开发,在如今文化产业更加走向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于文化战略的重视程度尤为重要,文化创新依托渊源的人文和科学知识,文化创新产业是一个在高技术为依托基础下的一个新兴产业,对创新技术人才要求更为广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电子科技等技术手段,能够将科技与艺术知识完美相互连接,不断超越以往的设计思维,在作品中体现技术与创意的高度融合,创意通过设计转化为现实成果,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基础,以文化的消费者为出发点,强调文化艺术的市场化,商业化,提高受众群体的文化素质,以创意带动文化市场化。我国正在从制造业一步步转型到科技创新大国,以互联网+为例子的服务业不断往前开拓进取,建立和向外不断发扬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设计,与西方设计不断产生碰撞火花,在其中寻找到更适合当前市场发展的、有态度的、有鲜明个性的代表性设计作品,在比较认知中探寻新的文化发展之路,现代设计从多个不同局部出发,无论是从小见大,还是从大窥小都充满了创意灵感的启发点,设计灵感捕捉方式多种多用,由自然物种到夸张变形,都能创造出更多具有特点的产品,由于文化创新的推动,设计不再受理论和实践的羁绊,显示出“一切皆有可能”的征兆,形成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设计由创意的带领下步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如今,设计师不仅只承担了单纯的设计,也能从当初传统的平面化设计逐渐转向多个领域同时发展。
创意产业带动的艺术设计快速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经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创意产业以其巨大的文化附加值使整个城市增值,(如:北京,上海,广州)提升了城市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创意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各个规模领域的企业不断蓬勃发展,逐渐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具有高知名度的企业(如小米、华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改革发展的空间。也培育出了很多新兴专业。如新媒体艺术设计,在技术的支持下,使得人与电子交流、互动十分流畅,把这种技术运用到展览中,如辽宁省博物馆的瓷器展馆前,观众被互动瓷器设计装置所吸引,观众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属于自己的瓷器作品,整个过程和现实中的制作瓷器流程相差无二,让观众更直观的能够了解制作瓷器的方法,在实践中进行了瓷器知识的普及,在如今时代,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创意设计吸引眼球进行文化传播,岂不是更加显得生动有趣。技术只是设计的手段之一,我们所真正追求的应是设计艺术内涵,真正打开设计之门的钥匙在于“创意”,这才有助于艺术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媛媛.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嬗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1).
[2] 张成勇.“手工”与“设计”的内涵演绎探究[J].美与时代创意,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