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内容为:①同意山穆玕(Shanmugam)的观点,即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这一术语有问题。它不是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也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因此应当否定。②不同意龚一鸣把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译为“震积岩”,应把它译为“地震岩”。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多成因的。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可称作“地震岩”,不是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不能称作“地震岩”。④即使在地震高发地区,也不是所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都是由地震引起的。⑤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地震高发地区的河谷中,在2013年的洪水沉积物形成后即刻观察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非地震成因的实例。因为2013年至今该地区没有发生过地震。这一实例应引起重视和深思。
关键词:seismites;地震岩;震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非地震岩
中图分类号:N04;H083;P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6.005
Discussions on Seismites, “dizhenyan” (地震岩),“zhenjiyan” (震积岩),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etc.//FENG Zengzhao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1) Agreeing with the viewpoint of Shanmugam (2016), i. e.,the term “seismites” proposed by Seilacher(1969) is problematic. It is not the beds with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SDS) and it is without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herefore it should be negated. (2)Disagreeing with the viewpoint of Gong Yiming(1987,1988), i. e., the term “seismite” should not be translated into “zhenjiyan” (震积岩), but it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dizhenyan” (地震巖). (3) SSDS are of multiple origins. The beds with SSDS induced by earthquake can be named “seismites” while the beds with SSDS not induced by earthquake cannot be named “seismites”. (4) In a seismically active area, it is not sure that all SSDS are induced by earthquake. (5) In a river valley of the Garhwal Himalaya, northern India, a seismically active area, the SSDS occurred immediately in 2013 flood sediments is an irrefutable case study which is not induced by earthquake, because from 2013 till today earthquake never occurred in this area. This case study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ought deeply.
Keywords: seismites; dizhenyan; zhenjiyan;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nonseismites
收稿日期:2018-04-21修回日期:2018-11-09
作者简介:冯增昭(1926—),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的主编工作。通信方式:Jpalaeo1999@163.com。
引言
seismites这一术语是赛拉赫(Seilacher)于1969年提出的 [1]。
龚一鸣把seismites这一术语译为“震积岩”(1987年、1988年)[2-3]。他同时还把tsunamites译为“海啸岩”,还提出了“风暴岩”。他把这些国外的术语引进国内。宋天锐1988年的文章《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套可能的地震-海啸序列》[4],是中国第一篇有关“地震岩”和“海啸岩”的文章。乔秀夫和他的科研团队在20多年中,对中国的古地震记录和seismites(他们称作“震积岩”)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专著 [5-7]。以上的地质学家们都是中国古地震记录研究的先行者,功不可没。
笔者从他们的著作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以前笔者也同意和使用“震积岩”这个术语。但是,自从笔者看到一些国外的文章 [8-11]和重读一些专著 [12-13]后,尤其是在看到山穆玕(Shanmugam)[14] 的文章并把它译成中文(《地震岩问题》,冯增昭、刘敏译)[15],并写出《地震岩问题》中译本序[16]后,笔者认为不应该再把seismites译为“震积岩”,而应把它译为“地震岩”。“震积岩”是seismites这一术语的误译,应当改正。
请注意:龚一鸣(1987年、1988年)并没有在“海啸岩”和“风暴岩”中加入“积”字。
2016年9月在河南焦作河南理工大学召开的第14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专题研讨会,讨论了“seismites”“地震岩”“震积岩”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术语问题,也讨论了山穆玕的文章The seismite problem[14]中的一些问题。与会的地质学家对这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也得出了一定的共识(参见冯增昭,2017)[17]。
现在,笔者将这几个术语中存在的问题简述如下,请专家们参考和指教。
一赛拉赫的seismites(地震岩)的定义
赛拉赫1969年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北部的埃尔伍德(Elwood)海滩上一个中新统的蒙特雷页岩剖面,进行了短期的地质考察,并把该剖面划分出4个岩性段,即4个“断层-粒序岩层”,自上而下为:a—粥状层(soupy zone),b—破碎层(rubble zone),c—破裂层(segmented zone),d—未受干扰层(undisturbed sediment)。参看图1。
赛拉赫把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定为seismites(faultgraded beds interpreted as seismites)。但赛拉赫并没有提出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的地震成因的任何证据。
这是在国际地质学界中第一次提出seismites这个术语。
山穆玕于2016年[14-15]对赛拉赫的seismites提出了挑战,并否定了这个地震岩的定义。笔者同意山穆玕的观点。笔者更进一步提出:①赛拉赫的4个“断层-粒序岩层”并不是“粒序岩层”,因为在这些岩层中看不出任何粒序。②这4个岩层中的2个岩层仅仅发生了“破碎”和“破裂”,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形”,与通常所说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大不相同。再加上赛拉赫并没有提出地震成因的证据,因此,赛拉赫1969年提出的seismites(地震岩)这一术语的定义确实有问题。
二广大地质学家对seismites(地震岩)的定义
有的地质学家如范龙等[18]提出应尽快废弃seismites这一术语,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认为现在还废弃不了这一术语。即使主张尽快廢弃这个术语的范龙等,在他们2016年文章题目中的第一个词仍然是seismites。这说明尽快废弃seismites这一术语是有一定难度的。是否废弃这个术语的问题,还应让今后的地质实践来解决。
现在,应给seismites一个新的定义。
现在,中国和外国的广大地质学家,对seismites(地震岩)的定义是:“地震岩”(seismites)是真正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显然,这个新的地震岩的定义与赛拉赫1969年的地震岩的定义相差甚大。这个新的“地震岩”(seismites)的定义包含两个内容,即: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②这个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地震引起的。
三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SSDS)是沉积岩石学中的一个沉积构造的术语。软沉积物是指尚未脱离其沉积环境的和尚未固结的或已半固结的沉积物。软沉积物受到各种触动因素(triggers)的影响而形成的变形构造可称作“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这是个描述性的术语,已为广大地质学家接受。
引起软沉积物变形的触动因素有很多种,山穆玕就指出了20多种,如地震、海啸、陨石冲击、火山活动、构造活动、沉积物负载、冰川负载、人类活动等。这就是说,只有由地震这一个触动因素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才能称作“地震岩”(seismites);由其他触动因素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不是地震岩(seismites),而是“非地震岩”(nonseismites)。
但是,十分遗憾,近30年来,在中国地质学期刊中发表的大约140篇文章中,几乎都把所有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都当作了“地震岩”,而且还把它们称作“震积岩”。这几乎是一个声音!请参看文献[19][20]。这的确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四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
2016年10月,《古地理学报》(中文版)和《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河南理工大学召开的第14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专题研讨会,并在《古地理学报》(英文版)2016年第4期和《古地理学报》(中文版)2017年第1期,分别刊出这一专题的英文文章和中文文章,试图通过这次研讨会和在这两个期刊发表文章进行讨论和争鸣,以解决这个几乎是“一个声音”的问题。
这些措施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这次研讨会和两个期刊中的有关文章发表以后,有的地质学家虽然知道把seismites译为“震积岩”有失原意,但仍认为:“继续使用‘震积岩这一术语为好”[21]。乔秀夫等[7]也同意这一观点。还有的地质学家对笔者说:他发表的“震积岩”的文章的研究地区都位于地震活动地带,都是地震引起的,都是“震积岩”。还有的地质学家希望笔者拿出一个真正的非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实例,即拿出一个非地震岩的实例。
笔者虽然是沉积学家,但对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却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确实拿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非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实例。看来,没有一个过硬的非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实例,即非地震岩的实例,是很难说服这位地质学家的。
五一个不可争辩的实例
在2017年春节期间,笔者看到了Sedimentary Geology(《沉积地质学》,2016年344期)的“软沉积物变形的环境意义”(The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专辑,包括27篇文章,共407页。笔者认真研读了此专辑的所有文章,受益很大,并选择了此专辑中有代表性的7篇文章进行评论(参见《古地理学报》(英文版)2017年第4期)[22]。
在笔者评论的7篇文章中,有一篇是印度专家写的,即拉纳(Rana)等人[23] 的文章。该文主要介绍了印度北部的一个地震活动地区的一个河谷中,在2013年的洪水沉积物中的一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参见图2。
在该地震活动地区,在近200多年中,曾发生过3次大地震,即1803年、1991年和1999年的大地震,还有一些小地震。但在2013年以后的这几年中,该地区却没有发生过地震。因此,该文作者认为,该河谷中2013年洪水沉积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不是地震引起的,是非地震成因的。因此,图2中的这一套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不是地震岩,而是非地震岩。
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令人信服的和不可争辩的非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实例。
有了这个实例,笔者就可以说:即使在地震高度活动地区,也不能一见到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就说它是地震引起的,就说它是地震岩。要说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是“地震岩”,必須有过硬的证据才行。因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多成因的。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只是多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中的一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语:
(1)“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沉积岩石学中的一个沉积构造术语,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已为广大的地质学家接受和使用。这个术语的含义十分明确,可以继续使用。
(2)seismites(地震岩)这一术语是国际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遗迹学家赛拉赫1969年提出的,他把美国加州西海岸中新统一个露头中的4个“断层-粒序岩层”定为seismites。这是个成因性的术语。
其实,这个露头中的4个“断层-粒序岩层”并不是粒序岩层,也不是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也没有地震成因的任何证据。因此,赛拉赫的seismites(地震岩)这个术语确实有问题,确实应当否定。
但是,赛拉赫提出的这个seismites(地震岩)术语,却已为中外的广大地质学家接受和使用,现在还难以废弃。
(3)现在,广大地质学家所使用的“地震岩”(seismites)的定义是:“地震岩”(seismites)是真正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这与赛拉赫的定义相差甚大。这个为广大地质学家所使用的地震岩(seismites)的定义合乎地质实际情况,可以继续使用。
(4)必须明确,除地震这个触动因素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触动因素可以引起软沉积物的变形构造。因此还有许多非地震成因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即非地震岩。
(5)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地震高发地区的河谷中,2013年洪水沉积物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和不可争辩的非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实例。这个实例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深思。
(6)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不仅是多成因的,而且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还同时存在着多种成因,即它可能不是由一种触动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多种触动因素引起的。应认真研究这个多种触动因素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问题,并说明哪个是主要成因,哪个是次要成因。
(7)“震积岩”是seismites的误译术语,不应继续使用。笔者倡议在今后有关的文章和著作中,不应再出现“震积岩(seismites)”或“seismites(震积岩)”,因为“震积岩”和seismites不是同义的术语。假如有的地质学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直使用“震积岩”这一术语,现在还不想舍弃这个术语,还想继续使用它,那就应当对 “震积岩”这个术语重新下个定义,并明确地说明它不是seismites的中文译名,即二者不是同义的术语。
(8)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本身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如液化作用引起的碎屑注入体(clastic injections)、双向叠层构造(duplexlike structures)、龟背石(septarium)、雨痕(raindrop imprints)、泥裂(mud cracks)、“麻坑”(pockmarks)等,是不是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但这些问题已超出本次讨论和争鸣的范围,这里就不多说了。
致谢
感谢《中国科技术语》重视seismites、地震岩、震积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术语的讨论和争鸣。笔者接受《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的建议,把这几个术语的“来龙去脉”以及笔者对这几个术语的一些看法讲清楚,从而写出了本文。敬请有关的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审阅。不当之处,还希批评指正。
感谢杨芸嘉同志为本文反复十多次的打字和校对工作。
感谢《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副主编王媛同志对本文的审校并和国外出版单位联系,从而获得许可使用文中两幅图片。
参考文献
[1] Seilacher A. Faultgraded beds interpreted as seismites [J]. Sedimentology, 1969,13:155-159.
[2] 龚一鸣. 事件沉积[J]. 地质科技情报,1987,6(3) : 21-26.
[3] 龚一鸣.风暴岩、震积岩、海啸岩:几个名词含义的商榷[J]. 地质论评,1988,34(5):481-482 .
[4] 宋天锐.北京十三陵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套可能的地震-海啸序列[J]. 科学通报, 1988, 33(8): 609-611.
[5] 乔秀夫, 宋天锐, 高林志,等. 地层中地震记录(古地震)[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6: 1-263.
[6] 乔秀夫, 李海兵, 邱祝礼. 震积岩:沉积岩中的古地震记录[M]//冯增昭.中国沉积学.2版.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3: 507-615.
[7] 乔秀夫,李海兵,苏德辰,等.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与古地震记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 1-264.
[8] Moretti M, Soria J, Alfaro P, et al. Asymmetrical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triggered by rapid sedimentation in turbiditic deposits (Late Miocene, Guadix Basin, southern Spain) [J]. Facies, 2001,44(1): 283-294.
[9] Moretti M, Sabato L. Recognition of trigger mechanisms for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in the Pleistocene lacustrine deposits of the Sant?Arcangelo Basin (Southern Italy): Seismic shock vs. overloading[J]. Sedimentary Geology, 2007, 196(1-4): 31-45.
[10] Moretti M, Owen G, Tropeano M.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induced by sinkhole activity in shallow marine environments: A fossil example in the Apulian Foreland (Southern Italy) [J]. Sedimentary Geology, 2011, 235(3-4SI):331-342.
[11] Moretti M, Van Loon A J. Restrictions to the applic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cognizing ancient seismites[J].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2014, 3(2): 162-173.
[12] Blatt H, Middleton G V, Murry R C. Penecontemporaneous deformation [M]//Blatt H, Middleton G V, Murray R C. Origin of Sedimentary Rocks.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72: 170-174.
[13] 布拉特,米德頓,穆雷.准同生变形作用[M]//《沉积岩成因》翻译组,译校. 沉积岩成因. 北京:科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