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
傍晚下了一场阵雨,天空被冲刷得格外干净,月亮和星星从薄薄的云层中钻了出来。小cool龙和精灵豆躺在编辑部楼顶,对着天空遐想联翩。
“月亮真圆啊,”小cool龙赞叹,“就像一张刚烙好的大饼!”
“你尽想着吃!古人可是用‘玉盘米比喻清澈透亮的月亮,这多有意境。”
“豆,你说我们有生之年能登上这玉盘逛一逛吗?”小cool龙把手指向明月,憧憬着。
“倒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约50年前,那上面可是有好几拨人去过的。”精灵豆掰起了手指头。从1969年6月的“阿波罗11号”任务起,到1972年12月的“阿波罗17号”任务为止,人类总共到访过月球6次,每次都有两名航天员登陆。
“可那也是快50年前的事情了啊!为什么在那之后,就再没有人登上去过了呢?难道月球上藏着外星人的秘密基地,吓得人们不敢再去叨扰了?”
“咚!”精灵豆叩了叩小cool龙的脑袋瓜,说:“咱们可是武装了科学知识的编辑,可不能信这些。”
2018年12月,我国的“嫦娥四号”将造访月球,而且是选择人类未曾登陆过的月球背面着陆。消息一经发布,有不少心急如焚的网友给“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写信,提醒院士,别人都不敢去的月球背面,我们就别去惹麻烦了。他们担心那里很可能藏着外星人!
欧阳院士在一次演讲中就回应道,20世纪,美国和苏联就已经通过探月卫星观察了月球背面。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也先后三次用我们的探月卫星对月球背面进行了了解。月球背面除了地势较高,高山峡谷绵亘不绝而外,并没有什么异常的现象。
不菲的旅行
小cool龙挠了挠头,接着问道:“既然没什么异常,那为什么这50年来人类对月球不再过问呢?”
其实,美国的载人登月航天任务“阿波罗计划”诞生于“冷战”时期。1961年苏联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邀游后,大洋对岸的美国很不服气,发誓要在太空探索领域和苏联一较高低,“阿波罗计划”由此诞生。但“阿波罗”这样的登月计划并不划算——花费巨大.经济回报却并不丰厚,于是美国就削减了登月活动的预算,并于1972年底将计划终止。
“不过嘛,”精灵豆清了清嗓,“商人倒是很会嗅到商机,一旦有利可图,他们就很愿意重启人类的登月之举。”
这不,一位来自日本的富豪就包下了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预定于2023年展开的绕月飞行之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有了,我们普通人的月球旅行相信也就不远啦!”
“我又不是不知道,上一次天可贵了!光是2001年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位太空游客,就自掏腰包2000万美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才得以成行。去月球这样比国际空间站更远的地方,只会更贵!”小cool龙有些泄气,“所以,我正打算搭‘嫦娥四号,的‘顺风车。”
“哟,胆量不小!那我们来看看你能不能奔月吧?”
“偷渡”进行时
“5,4,3,2,1,点火!”
“等一下,我是悄悄爬上‘嫦娥四号的,为什么还能听到火箭的点火指令?”小cool龙问道。
“你也知道‘嫦娥四号并没有载人的安排,所以你只能突破重重险阻,绕过复杂的安保,只身一人,穿着便衣潜伏进去。因此,”精灵豆顿了顿,“你听到的点火倒计时应该是从发射场里的大喇叭传来的。”
运载火箭引擎点火几分钟后,小cool龙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4万千米,大约是民航客机最快速度的40倍。此外,他还要承受3倍自己体重的重力,相当于额外3个小cool龙紧紧地压在他身上,一起离开地球。
载人飞行通常会为航天员准备宇航服和专门的座位,来应对超重、颠簸等情况,让他们在旅途中相对舒适和安全。小cool龙的“顺风车”之行就没有这样的保障了。这样一来,要担心的事情还真不少。
危险的太空
参照“嫦娥三号”的飞行时间,在大约13天的奔月之旅中,小cool龙得克服不少困难。比如最基本的——生存。正常的载人航天任务,太空舱都会配备生命保障系统,另外还会有应急准备来确保航天员的周全。小cool龙这样轻装上阵,生命估计难以为继。
小cool龙挠了挠脑袋:“听说直接暴露在宇宙空间里,会立马丢掉性命,是这样吗?”
“这倒未必,”精灵豆思忖了一下,“没有任何防护就暴露在外太空的确很危险,失压、缺氧(窒息)和强烈的阳光辐射(皮肤灼伤)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如果施救及时,还是有机会生存下来。”
“我的妈呀,光是听着就好可怕,我还是不要‘偷渡去月球啦!”听到这里,小cool龙连忙摆起了手,“除了你说的失压和身处没有大气层的外太空,光是太阳辐射也足以让我的皮肤起水泡了,想一想就难受得不行。”
民以食为天,航天员也是
“胆小鬼,你就没想过努力一把,为以后的载人登月计划做好准备?万一你真的当上了航天员,就能名正言顺地登上月球啦!”精灵豆鼓励道。
“对呀!”小cool龙两眼放光,“要是能搭乘太空舱奔月,不仅能保我周全,关键是还能吃上好多好吃的!”
“不过,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吃可是件麻烦事儿,食物和水稍不注意就会飘在空中。吃个饼干,碎屑就得飞得满太空舱都是。”
“哈哈哈,豆子,这个问题在很久之前人們就考虑到了。最开始他们把肉类、蔬菜、水果等做成糊状然后灌入铝制牙膏壳里,让航天员挤着吃,不过味道实在不怎么样。
“后来吃货们不断改良,开发出了‘一口吃食物、复水食物以及即食罐头,而且将太空食品的口味尽可能做到接近地面食品。‘一口吃食物就是把食物做成一口能吃掉的大小。复水食物加水加热之后可以恢复原状,我们平时吃的方便面和里面的菜包就算复水食物。”
说到吃,“以食为天”的中国人自然不会错过任何展现厨艺的机会。在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红烩猪排、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油焖笋、麻辣花生,甚至冰激凌都出现在了航天员的食谱里。两位航天员甚至还天天泡茶喝。
“好啦!说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精灵豆说道,“可费这么大劲儿研究航天食品感觉不太值得呀!直接补充所需的营养素不就行了,还省事。”
“太空饮食可不是光看重营养齐全,”一提到吃,小cool龙就莫名地正经了起来,“太空饮食尽量做到跟地面一致,是为了能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进餐的过程还可以让他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边吃边交谈,放松好时候。”
别“搬砖”,就地取材
随着人类走向深空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提议将月球作为人类的“前哨基地”。有研究者就呼吁,与其花大力气载人去火星远足,还不如先在月球上学会“搭帐篷”,等熟练之后,再启程去往火星开拓也不迟。
“可食物该怎么办呢?靠太空外卖送货上门吗?”小cool龙问道。
精灵豆接话道:“你还真是三句话离不开吃,我好奇的却是怎么把月球基地修起来,靠货船一次次穿梭地月之间,像蚂蚁搬家那样聚沙成塔?”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藏在月球表面松软的月壤里。
航天员要离开地球,并在遥远的太空中生存,离不开氧气、水和食物。依靠“生物再生”的方式,我们能在月球基地、火星基地,或是飞向深空的飞船中,构建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小型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微生物在人工干预下茁壮成长,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以此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我国的“月宫一号”实验装置,就已经开展了多次密闭载人实验。而这样的循环系统中所需的氧气和水,除了从地球上带去,还可以从月壤中制备。
月球基地的建设也未必需要人们从地球携砖带瓦。比如欧洲空间局(ESA)就打算利用太阳光的热量,把月球尘土通过3D打印制成可以建造定居點的砖块。目前实验进展顺利。也许以后移民月球,只需将3D打印机和太阳能聚焦设备运送到月球即可,根本不需要带上沉重的建筑材料。
“去月球旅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月球修基地。末来,我们得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出发!”小cool龙感叹道。
“哈哈,没错。这样看来那位第一个吃螃蟹,要在2023年绕月飞行的富豪,其举动算是非常前卫勇敢了。”
天上的云渐渐聚拢,圆圆的月亮随着星星跑到云里躲了起来。
“真希望人类对月亮的探索能够守得花开见月明。时候不早啦,豆子,我们回家吧。”
“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