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91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引导干预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ICU重症患者8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心理引导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焦虑情绪改善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引导干预能提高ICU重症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 心理引导干预;ICU;护理质量
对于ICU患者,医院对家属探视的次数是有严格限制的,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是有严格的监控的。我院对ICU重症患者进行心理引导干预,以全面提高我院护理重症患者的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9月收治重症患者800例,全部安排进ICU,其中男478例,女322例,年龄17~68岁,平均(38±3.7)岁。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0例。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護理方法:试验组,采取的是心理引导干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手段。①护理目的:我院主要是为了找到一条科学的护理方法,帮助ICU患者缓解压力,改善不良情绪,配合治疗服务。②心理护理的原则:要求医护人员善于同ICU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敞开心扉,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护理治疗,也要注重使患者自身加强护理意识。③心理护理程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四步程序对每个患者实行个体化心理护理。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资料采用SPSS的方法进行比较,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痊愈、好转、无效以及死亡的比率,比较、分析心理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及患者满意率,通过这种方法判断两组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性,找到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效果:在我院护理团队的悉心治疗之后,这两组患者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试验组的患者中,痊愈178例(44.50%),好转131例(32.75%),无效56例(14.00%),死亡35例(8.75%)。对照组的患者中,痊愈167例(41.75%),好转135例(33.75%),无效69例(17.25%),死亡29例(7.25%)。进过比较发现,这两组患者在治愈、好转、无效和死亡的比率上,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HAMD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手段之后,我们发现试验组的HAMD评分在护理之后要明显比对照组的HAMD评分低,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幅度也要比对照组的高。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引导干预的护理效果比较科学、合理,见表2。
讨论
心理护理是整体化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兼顾患者身心各个方面的要求。狭义上的心理护理是指专业人员根据护理心理学的理论,采取有针对性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促进其病情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沟通、理解和安抚是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我院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找到了一种适合ICU重症患者护理的方法。这类护理方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建议应该大范围推广开来。最后还要感谢参与此次调查研究的800例ICU重症患者的配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