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2018-03-01 18:31段钰瑾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1期
关键词:内耳突发性耳聋

段钰瑾

摘要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T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地塞米松;鼓室

本文旨在探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本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74例,男44例,女30例,平均年龄(37.6±12.4)岁;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听力曲线类型包括上升型28例、下降型24例、平坦型12例、全聋型10例。排除标准:合并中耳炎、内耳畸形、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占位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妊娠哺乳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听力曲线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甲钴胺、前列地尔、胞磷胆碱、银杏叶片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1次/d,用药5 d后逐渐减量,第10天停药。观察组患者则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方法:常规鼓膜表面麻醉、外耳道消毒后,嘱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向健侧偏45°,在耳内镜下于鼓膜紧张部后下进行穿刺并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5 mg,注入后嘱患者平卧并保持该姿势30 min,告知患者不要做吞咽动作。隔天治疗1次,共治療3次。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对患者4个频率(0.5、1、2、4 kHz)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进行测定,并进行疗效判断。判断标准以治疗后PTA较治疗前下降15 dB以上为有效。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观察与对照组患者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31例患者PTA下降>15 dB,治疗有效率83.78%;对照组有2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67.5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的变化,见表1。

讨论

突发性耳聋患耳听力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少数在3 d内)下降到最低点,听力图上表现为至少2个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20 db。此外,患者常常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及耳鸣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因而需要早期积极治疗。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内耳微循环不良即耳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内耳病毒感染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国际上已经将其作为本病的标准治疗用药。但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制也并未达成一致意见。研究认为其主要治疗机制包括:抑制内耳炎性反应、促使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维持内外淋巴液的离子平衡,同时提高血液中及内耳毛细胞、Corti器的血液中的氧浓度,以及抑制免疫反应、抗病毒等。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多以全身应用即口服或静脉注射为主,但是全身用药的剂量较大。在内耳供血障碍的情况下,全身用药难以有效达到内耳,因此治疗靶向性较差;长期用药还可以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如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继发感染、类固醇性糖尿病等。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该疗法具有较好的靶向性,用药量明显减少;此外,由于圆窗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鼓室内注入糖皮质激素后可直接通过圆窗膜被吸收,从而使内耳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迅速达到较高水平并使药物浓度维持较长时间。本研究结果说明地塞米松鼓室注射的疗效优于静脉用药。

综上所述,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较好,明显优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耳突发性耳聋
听力下降也要查血脂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