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如何避免UGC逆转新闻

2018-03-01 07:19:12魏凌志
视听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主持人

魏凌志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意思为“用户生产内容”,即网民将自己创作的内容在互联网发布或提供给其他用户。目前的媒介环境处在深受微信与微博影响的“双微”环境中,UGC的传播影响越来越大,媒体主持人很容易掉进UGC发酵产生的陷阱里。

在网络时代,网民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越来越多公众成为热点话题和事件的制造者参与者,不断产生新闻议题,影响或者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网络推手”就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推手们出于各种目的,对UGC中发现的热点人物或事件进行炒作造势,使许多UGC内容变成了所谓的“热点”,影响甚至左右网上网下的舆论生态环境。主持人如果偏听偏信UGC就容易产生逆转新闻。

逆转新闻的产生,是因为多数情况下,UGC是由一些非专业人士制作的、带有强烈主观性的内容。曾经有一段时期,媒体对“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进行了大量报道,让公众听到相似的新闻事件,便认为是讹诈。在“中国游客顺走日本马桶盖”这类反转新闻中,部分网友和媒体无视求证环节,偏听偏信 UGC内容,促使逆转新闻的发生。逆转新闻的危害严重,既伤害了当事人,又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新媒体时代下,UGC内容越来越多,在各类媒体的助推下,很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和公共话题。对于一般受众而言,其媒介素养不足以甄别新闻的真伪,很容易在群体情绪感染下,失去立场和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主持人更应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而不是一味地为追求热点和轰动效应而忽视肩负的社会责任。一旦逆转新闻频发,媒体的公信力会大大降低。

一是培养敏锐识别UGC的眼力,谨防网络推手影响。

微信兼具媒体、信息和生活属性,获得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微信正朝着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目标进化。但是“双微”环境下的移动网络存在谣言泛滥成灾、同质化信息趋同、缺少法律保护等现象,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主持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识别力,才能防范UGC产生异化而对公共领域造成侵袭。

有图未必有真相,直播有时也能造假,信息失真媒体就会“失重”,媒体人就会失信。每次反转式的“自净”,消耗了巨大的社会注意力资源,浪费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甚至制造社会群体对立,以致真相还未浮现,认同早已撕裂,真相的胜出变得更为困难。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等,都是UGC的主要呈现形式。有的UGC 内容实际上是网络推手为吸引人眼球而进行的炒作,目的是为了干扰常态舆论的生成与表达,误导互联网民意表达,媒体主持人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防范UGC对网络舆论造成负面干扰与负面影响。如,曾经有条微信在朋友圈被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发布者抓住人们对儿童怜悯的本能,利用新媒体的扩散传播特点,使得该图片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后来证实,“贩卖儿童”图片并非公益慈善媒体发起,发起者指向了某婚恋网站。此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常态舆论的生成与表达。网络推手的虚假UGC(比如营销信息)易引发市场乱象,如 “苹果打蜡会致癌”谣言引发同时期的苹果市场失序;利用网民的心理不稳定特征,使微信场域成为宣泄个人情绪、表达非理性观点的场域,如从线上的声讨演变成线下的群体极端事件;非理性情绪甚至掀起网络暴力。在对网络UGC的围观中,人们通过转发、跟帖、评论、热议等方式对事件聚焦,在“围观聚光灯效应”推动下,意见流通过自媒体病毒性扩散,进而影响舆论的形成。被网民关注的事件,由于网民的围观和发掘,形成关注,不断展露其敏感性因素,最终成为热点事件。因此,主持人要善于观察、理性思考,不能主观臆断,人云亦云,盲目转发扩散。

二是建立新闻自律机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用户”一词,更多地指代各种新媒体技术如网络或手机的使用者。由于媒体竞争愈发激烈,大家都想赢得受众注意力,所以在新闻报道中,用户制作内容成为媒体的重要新闻来源。部分媒体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刻意制造新闻噱头,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拥有传播主动权的用户,用户制作内容已经成为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素材来源之一。在这种形势下,媒体主持人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高媒介素养,严格把质量关,为用户树立良好的榜样。媒体作为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应始终保持中立客观态度,不可偏袒新闻事件当事人的任何一方。这种专业态度不仅表现在各方声音的呈现上,还应体现在报道措辞使用上。当舆论呈现一边倒趋势时,应对其进行理智的舆论引导。如果只是出于惯性思维把新闻事件标签化,则会成为网络情绪爆发的催化剂。因此,主持人在使用UGC内容时,应对其进行全面理智的剖析,不能轻率下结论给事件定性。靠新闻噱头获取受众的关注只是暂时的,要想赢得大众的长期关注,还是要从新闻报道质量着手,以内容取胜。只有当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时,媒体才会获得大众的信赖与赞赏。媒体在使用UGC内容时应自觉核实其真实性,以减少逆转新闻的发生概率。在新媒体时代下,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信息核实确认关系网。完善新闻自律体系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自律组织的力量,二是虚心听取一线新闻从业人员和广大受众的声音,在核实清楚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完善新闻伦理规范,把原则性条例具体化。

三是建立情绪疏导机制,缓和紧张情绪。

微博和微信已成为网民释放情绪的一种特殊方式与渠道。在一系列社会事件中,都有网民情绪的影响,直接或间接诱导网民参与网络表达讨论的行为,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载体的民间话语经常与官方话语展开博弈,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官方舆论场封锁信息,引发民间舆论场的质疑。另一种是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积极沟通,通过互动协商达成默契配合,消解双方的冲突。媒体主持人在使用UGC内容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建立有效的情绪疏导机制,缓和紧张情绪。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运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加强与网友的沟通交流,缓解网民非理性心理,尤其要借助重要的发布平台推送微博、微信,特别注重官民、干群沟通机制的建设。其次,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广开言路,让网民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意愿,用良好的表达机制缓解网民情绪,对网民的一些非理性诉求给予耐心劝说。其三,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训练,提供公益咨询服务,提高网民理性参与群体表达的行为,增强自我效能感。

主持人应该具有分辨真假的能力, 换位思考,理性分析当事人做出该行为的原因,该事件是否是故意炒作,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在认真分析之后,参考主流媒体发表的言论,理性采用适当的言辞发表看法,切忌偏激和冲动。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声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 15: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