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灵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北京 100007)
自行车道是专门为自行车行驶而修建的道路,随着十几年来绿色出行的倡导以及近两年共享单车的风靡,越来越多的人在短途出行时选择骑自行车,自行车道成为目前城市出行的热门道路。可是,自行车道的使用仍不完美,存在自行车逆行以及被机动车用作停车场、行车道等不规范现象。规范使用自行车道,可以使道路上交通工具的流动更加井然有序,提升市容市貌,共享交通安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对笔者见到的三种自行车道使用不规范现象作了分析和研究。
人们在路上行走或骑行时,经常发现有人骑车逆行。逆行的不仅有自行车,还有电动车、三轮车等。这些逆行的骑行者中,有些在自行车道边缘小心翼翼地骑行,有些则在自行车道正中央明目张胆地骑行。正常行驶的人可能会和逆行的人相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汽车停放在自行车道上,导致自行车只能上机动车道与汽车抢行,甚至在几排汽车中间穿行,混乱而危险。停放在自行车道上的汽车因各种原因不被贴条,导致有些地方占用盛行,比如居民楼、学校周边等,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和顺畅。每到高峰时期,由于道路被占用,本该轻巧自如的自行车骑行,却同机动车驾驶一样,变得异常缓慢、险象环生。
在高峰时期的繁忙路段,例如笔者上学经常路过的北二环小街桥由西向东方向辅路,自行车道特别容易被着急赶路的司机占领,用来超车。这样,司机就阻碍了骑行者前进的道路,有时动作太突然还会撞上,遭到骑行者的厌恶。
以自行车逆行举例。客观来说,由于北京市内大多数道路两个路口间距较长,且道路两边的自行车道各为单向,骑行者若按照正常的交通规则行驶,则在特定情况下绕行距离较远,因此会出现骑行者逆行等违章行为。主观来说,人们在路径的选择上会存在捷径心理(如图1)。路径一的路程短,但是逆行。路径二的路程长,而且多出去的路程是过街的路口,不过是相对安全的顺行。当骑行者认为逆行抄近路比顺行绕远道更值得时,会选择路径一,这就是捷径心理的表现。
继续以自行车逆行为例(如图1)。当逆行路程特别短,如10米,骑行者通常会果断选择路径一,认为逆行一小段不算逆行,这是一种越轨心理的表现。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1]。再举个自行车道被机动车用作行车道的例子。交通高峰时期,在环线主路入口、十字路口拐弯等地方容易出现交通拥堵。有些司机嫌排队时间太长,认为短暂占用自行车道影响不大,于是利用旁边的自行车道迅速超车插到队伍前端,这是也一种捷径心理和越轨心理的表现。
客观上讲,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停放的根本原因是相关规划没有做好,比如未考虑周边地区所需要的停车场数量。主观上讲,有些司机怕麻烦,或者怕花钱,不想绕远把车停进正规的停车场,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就近占道停车又方便又省钱,这些都是捷径心理和越轨心理的表现。更多的司机可能出于从众心理,看到已经有汽车停在了自行车道上,而且没有被惩罚,于是纷纷效仿。捷径心理和越轨心理的得逞可能会使个人的通行效率得到提升,但是这种个别受益的行为很容易引发从众心理,最终导致安全风险上升和集体效率下降。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进行完善。第一,在较宽路段的自行车道划定一块区域专门供逆行者骑行,或者直接修建双向自行车道[2],以避免“顺行者”和“逆行者”擦肩而过的危险发生。第二,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提前考虑停车需求。当前,公共停车场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比如对附近的居民优惠,鼓励人们把汽车停对地方。将来,随着共享汽车的普及,乱停私家车的问题会减少,但会面临如何停放共享汽车的新问题,需提前规划、统筹考虑。第三,安装机非分隔带。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根据道路的交通状况来决定增加自行车道的隔离设施,以保障自行车道不被机动车占用。
对于自行车逆行者以及违法占用自行车道行驶、停车的司机,应加强惩戒力度。作为警示,可以在繁忙的交通路口设置大屏幕,滚动播放摄像头实时抓取到的违规违章照片,引发人们的羞耻之心。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系统自动人脸扫描和违章识别,执法人员可以迅速获得违规人员的受处罚记录,对于屡教不改者,除了扣钱扣分等传统处罚方式外,还可以扣留违规者请其协助执法,待其再抓到1-5个违规行驶的人才能放走,从而使执法深入人心。从长远看,随着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在人脸识别出身份后可直接按情节严重程度扣其信用积分,以达到持久、广泛的警示和惩戒目的。
教育人们不要骑车逆行,在确实需要逆行时靠边推车行走,以确保交通安全。当教育力度加大到一定程度,逆行人数会稳步降低,因为从众心理会起作用——当人们很难看到有人逆行的时候,自己也不愿意做破坏规矩的那个人。自行车道的使用规则不仅需要骑行者来遵守,还要机动车司机来遵守,所以,对司机的宣传教育也很重要。政府可以制作公益广告,播放于街头大屏幕和学校这些受众广泛的地方,或者通过电视、网络向大众宣传自行车道的使用规范。还可以举行摄影大赛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宣传,对提出解决方案者进行奖励,或者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创新活动方式,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和引导。当遵守规范的意识深入人心时,自律就产生了。
本文对三种自行车道使用不规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人们捷径心理、越轨心理和从众心理的普遍存在,导致自行车道不规范使用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交通安全,造成交通秩序混乱。为规范自行车道的使用,一是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进行完善,减少人们的违规动机;二是要加强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执法力度,增大人们的违规成本;三是要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自律水平。骑行者和司机们应以安全至上为原则,心怀共建和谐交通的美好信念,良好规范地使用自行车道。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缺少数据和模型的支撑,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1] 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67.
[2] 梁肖,肖中圣,袁瑶,黄茜.双向自行车道设置条件及关键参数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05):22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