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林学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素养培养的探讨

2018-02-28 23:59胡畔张守红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研究生

胡畔 张守红

【摘  要】 隨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补入攻坚期,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对林业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作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生力军,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科研素养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科研素养包括科研理论素养、科研能力素养和科研道德素养,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部分研究生因客观条件匮乏或主观能动性差等原因,其科研能力提升存在较大差异性,如文献查找分析能力不足、总结规划能力较弱、缺乏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缺乏逻辑思维、写作水平不高、学术道德素养有待提高等表现,提升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内在紧迫感和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其主动学习、高水平完成科研训练、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应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增加时间投入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与监督,合理使用奖惩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完善科研能力培养激励体系,全方位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林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科研能力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ttainment of Forestry Postgraduate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Hu Pan   Zhang Shouhong

(Scho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00083)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the employers demand for senior forestry talents is increases continuingly. As an important force fo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especially skill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complishment includ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heory accomplishmen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ccomplishment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orals accomplishment.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there are many reasons such as lack of good objective condition and Poor subjective initiative, that make differenc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or example, the lack of ability in searching and analyzing literature , the weak ability to summarize planning ability, the lack of ability to make out scientific problems, unclear logical thinking, the low level of writing, the lack of academic moral quality and so on. By the means of enhancing graduate students interest, inner urgency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is a good way to promote their active learning, high-level completion of research training and promotion of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or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by increasing their time, making use of the system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mproving the training and incentive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Keywords] post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随着当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攻坚期和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作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的重要生力军,国家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林业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在这一新形势下,农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理论水平、创新实践能力强、能从事林学学科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岗位的高层次人才,是当下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农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科研产出水平的必然要求。

1  科研素养的内涵

科学研究是科研人员运用严谨的科学实验和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探究客观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研究生作为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其科研素养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实验研究以及学术论文撰写中不断被激发、培养和提升的。

科研素养主要包括科研理论素养、科研能力素养和科研道德素养三大方面。科研理论素养主要包含科研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学和方法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科研能力素养指具有批判和创新思维、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资料收集和整理归纳的能力、实验设计与实践的能力、科研论文撰写和表达的能力;科研道德素养则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尊重科研伦理和知识产权的品德等[1]。然而,科研能力素养是研究生认同自我成就感和用人单位进行评价的最直观依据。

2  科研能力素养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3]。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代表的农林高等院校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中,将研究生教育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相结合,研究生作为各类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组成员,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组织管理、实验操作、总结汇报等全方位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出了一大批科研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经统计表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一级学科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超过师生发表论文总数的70%,研究生年均就业率超过95%。由此可见,加强林学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不仅对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就业大有裨益,也能直接提升科研产出效率,促进学科发展。

2.2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具体体现与不足

2.2.1科研全过程训练中的科研能力体现   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未来从事科研、教育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的必要条件。在研究生开展科研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林学学科研究生主要经历以下阶段并掌握相应的科学研究技能:1)文献查找获取及阅读分析能力;2)学科前沿进展总结归纳和吸收了解的能力;3)批判质疑现有科学假说及发现提出新的科学问题的能里;4)科研实验设计与实践动手能力;5)实验数据采集及处理分析能力;6)科研项目申请、组织与管理能力;7)科技论文与科研项目报告写作、学术汇报交流等科研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具体从事相关科研活动时,可能会因主观能动性差或客观条件匮乏等原因,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性。

2.2.2文献阅读量不够   部分研究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文献阅读的积极性不高,来自导师团队和同学的压力是督促其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因素,使得其阅读的文献资料的数量、深度、国际研究前沿性不够,其学术视野不够开阔,这直接影响了后续科研进程的效率和学术成果水平。

2.2.3  总结归纳能力不足  文献资料在精不在多,总结归纳前辈研究进展,吸收科学合理的学术思想十分重要。部分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其内容与结构多庞杂散乱,大部分内容属于平铺直叙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能就自己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分类归纳,不能在自己的学术认知体系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也很难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

2.2.4缺乏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的核心在提出和解释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总结的科学问题往往模糊不清,要么只有研究进展缺少科学假设,要么提出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案只是简单的模仿,或言之无物,或概念混淆。

2.2.5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只有经过逻辑思维,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具体对象的本质规律,进而认识客观世界。由于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锻炼,其科学实验设计往往逻辑混乱,或是与研究对象无关的观测试验的简单堆砌,研究手段不能服务于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缺乏创新和内涵,研究报告条理不清,可读性差。

2.2.6写作水平不高  研究生普遍存在科技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情况,论文或报告存在逻辑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图表要素不全、参考文献格式错误、格式排版不美观等问题,使得其文章可读性较差,经常需要导师、期刊編辑的多轮指导和修改。这样的科技论文和成果报告,研究生在进行学术报告交流时,也很难向听众简洁高效的传达其学术假说的验证思路。

2.2.7缺乏学术道德素养  任何一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坚守学术道德底线。近年来,有关科技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学术不端的审查和处理力度,但研究生科研道德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有些研究生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投机取巧,编造或修改数据,而不是反思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其今后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贻害无穷的。

3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表明,研究生科研能力受到个人素质因素和学校培养因素的影响[4]。其中研究生在生理、心理、学识、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即个人素质因素,可归纳为1)反映智商、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智力因素;2)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非智力因素;3)体现专业基础和知识结构的认知水平因素;4)参与科技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的科研实践因素;5)积累专业实践与相关工作经验的社会实践因素。促进研究生成长的学校培养因素包括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素质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略高于培养因素,研究生生源素质水平对其自身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且非智力因素、导师培养在十项因素中的权重排名中居前列,其次是认知水平、科研实践和学术氛围,而智力因素、科研条件、社会实践、课程质量、科研激励制度等因素对于受访研究生科研能力发展的作用不显著。

综上所述,提高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内在紧迫感和主观能动性,是促进研究生主动学习、高水平完成科研训练、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内容。问卷调查结构表明,来自导师培养和督促、同学竞争压力、学院奖助政策激励、各种政策公平性等,均对研究生提升科研内在紧迫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使研究生从潜意识中加强了提升科研能力的主观意愿和能动性,并在实际科研训练和实践中呈现正反馈,具体表现在科研成果产出效率的快速增长。

4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经验与建议

4.1  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监督指导

以科研课题研究为导向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运用和认可,并取得了很多经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4.1.1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  导师自身的科研学术水平和学术研究态度能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动性。首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如果导师对学科前沿进展的把控不够、科研水平不高,可能会造成研究生导师申请的科研课题级别不高、数量不多、科学问题陈旧、创新层次不足等现象,那其指导的研究生参与此类科研活动就会流于表面、深度不够,其科研能力提升效果有限。其次,导师需有勤奋积极、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只有躬身亲为查阅分享文献、参与实验调查、修改论文报告、广泛讨论交流学术思想,研究生上行下效,自然会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1.2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与监督  导师培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科研训练各个阶段中,导师均应发挥其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时刻调动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内在紧迫感,甩手掌柜式的指导味同嚼蜡,起不到任何效果。如在入学时与研究生一同制定详细的研究生培养计划,系统制定课程学习日程和科研进展计划表;增加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时间投入,增加师生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定期开展组内学术讨论,将文献查阅分析训练落到实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一对一深度交流,掌握研究生科研动态,及时解决其在试验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疑惑;及时向学生分享前沿文献和科研体会;为研究生实验技能学习、数据处理等提供培训;运用各种报告整理等方式提升写作交流能力;亲自修改学位论文等。

4.1.3导师应善用奖惩制度和淘汰分流制度  导师经常会对主动性较差、经常犯“拖延症”的研究生无可奈何,在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应积极采用现有的奖惩制度和淘汰分流制度予以处理。如在奖学金评审中,客观对其学习工作态度做出考评,依据客观科研工作量发放助研津贴,在中期考核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中,依照规章制度不予审批,给予学制延期等处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紧迫感。导师应尽量避免营造一种“老好人”的形象,摈弃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式科研绩效评价制度,否则既打消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对懒散的学生又起不到督促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4.1.4导师应营造良好的组内科研环境  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可以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意识[6]。导师可以在提升实验条件、改善计算机网络环境、丰富图书资料、加強科研成果展示等硬件条件方面营造良好氛围,但更多的应从软性环境和人文关怀角度,为研究生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比如多为研究生提供对外交流、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加强在研究生心理、情感和就业方面的交流,制定科学合理而又宽松的实验经费,营造轻松、规律的学术交流沟通体制等。

4.1.5完善科研能力培养激励体系  首先,应突出科研能力考核在研究生评优、评先进、培养环节考核、推荐免试升学、奖励等方面的地位。其次,通过设立研究生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产学研合作开放课题等,鼓励研究生独立和合作申报科研课题,开展科研实践,增强研究生科研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竞争机制[7]。第三,举办全国青年学术论坛、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专题科研培训、校际学术交流夏令营、学生创新创业交流、校企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科研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搭建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第四,制定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以科研成果为主的研究生评价管理办法,打造充满活力的科研竞争环境,全方位建立科研能力培养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 夏继刚,付世建,曹振东,曾令清.以提升科研素养为核心的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               学.2015,43(25):384-385,388.

[2] 郑建伟,黄大庄,王志刚,李玉灵,闫海霞.以林学强势特色          学科为依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林业教                  育.2009,27(2):56-58.

[3] 张 柯,黎 昕. 关于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02).

[4] 季俊杰.优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启示[J].研究         生教育研究,2013(2):13-18.

[4] 高锡荣,万 倩,陈玉宝.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因素及作用机      理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2):114-118.

[5] 朱福珍.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         探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         评估),2018(1):63-64.

[6] 程 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激励机制刍议[J].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2018(10).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研究生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