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能探析

2018-02-28 02:31罗超常亚萍姜建华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工智能

罗超 常亚萍 姜建华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在生活中各方面迅速普及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造就了各行业对劳动力素能的更高要求,倒逼职业人才素能升级。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概述、人工智能对高职学生就业挑战的梳理,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能,主要包括软件基础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职学生 核心素能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人工智能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新动力,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如美国的《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欧盟的SPARC机器人创新计划,日本的人工智能产业化路线和超智能社会计划。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7年9月面向全俄中小学生的公开课上宣称:发展人工智能不仅代表着俄罗斯的未来,也是全世界的未来,该领域的领先者将成为全球统治者。我国也极为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在2030年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指明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点任务,对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2017年也因此被我国媒体称为“人工智能(AI)年”。百度总裁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比互联网更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是开胃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人工智能”正奔向新的巅峰。

人工智能作为“互联网+”之后的升级版技术时代,对各行各业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职学生作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群体,其就业及未来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高职学生需保持灵敏的嗅觉,顺应市场潮流,学习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新应用领域的各种素能,将自身塑造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人工智能发展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自诞生以来,人工智能面临种种远超想象的难题,发展进程非常缓慢,直到近些年人工智能才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今还没有形成被广泛认可的统一的定义。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NilsJ.Nilsson教授提出的:“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是如何表达知识以及怎样获取知识并实际应用的科学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再到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近几年,人工智能己展现了强大的发展态势,使其从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成功转化为目前可以取代大量人力的商业应用核心技术。加之人工智能对工业领域的强劲吸引力,如今,人工智能己在个人助理领域、安防领域、自动驾驶领域、电商零售领域、金融领域、教育领域技术相对成熟,相关应用已经走进社会生活。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Group认为,到2025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决策、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将是全球化发展的基石。

2 人工智能对高职学生就业的挑战

关于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市场将如何产生影响或冲击的讨论层出不穷。李开复在其2018年9月出版的新书《AI·未来》中提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在未来15年里将取代40-50%工作岗位。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不可避免地推动了相关行业加速“机器换人”,降低劳动力需求,但其实质是倒逼劳动力结构调整,利用机器替代人类的重复性工作,让人的工作更加多元和人性化。因此,也将创造新的岗位,对劳动力的素能要求也更加“高级”。《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至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预测缺口共计2985.7万。正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Ken Goldberg所说,人工智能系统和机器人不但取代了部分人类工作者,而且正在挖掘人类潜力和促进新形式的合作。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就业为目的。然而有国外研究者提出,到2026年,职业教育体系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即职业教育传授的易于教授和检验的重复性“技”,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在人工智能时代逐渐逼近的今天,随着机器学习、语义识别等技术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育和挖掘人类高于人工智能的价值,以及人工智能难以实现的价值所在,才能稳定高等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存在的价值,同时深入的挖掘每个学生身上“人性化”的部分,探讨高职学生核心素能显得尤为迫切。

3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能

人工智能将无限释放技术的优越性,这也对人才应掌握的技能留下了无限空间。2017年7月召开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主题为“不断变化的技能”,即对这种无限可能的认知表现。但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是以技能学习者为中心的,是真正的个性化学习。首先,环境以技能学习者为中心。不限时空,学习和工作将会无缝连接,以云教育的方式实现终身学习。其次,技术以技能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兴趣、性格等的及时分析和评测,从而定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方式也为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学生的核心素能提出要求。

3.1 软件基础素养

高職院校对学生是培养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高等技能型人才。人工智能应用于各领域会减少重复性、一般性人才需求,但同时也将产生大量高技能技术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培养也需随产业对人才技能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即具备软件基础素养。

3.1.1 建立机器思维的理解能力

由于人工智能设计多方面的技术,学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需要让学生在软件开发的思想基础之上建立人工智能思维体系,培养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思维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方式,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边界,形成机器思维的理解能力。

3.1.2 具备基本的软件基础知识

简单的程序设计和脚本语言应成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演示代码的运行,感受机器的智能化运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3 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在高职教学中,有必要普及基础的跨媒体学习、知识图谱、类脑学习、混合智能、数据分析、包容性计算等在内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3.2 创新思维能力

在任何时代,适应变化,引领变化总是优秀企业、优秀职业人的基本特征。创新思维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职学生适应时代需要的基础素能。从宏观角度看,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步步逼近,为应对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经济模式的战略设想与选择,我国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创新性卓越技术人才是实施该战略的基础要素。作为新时代的高级技能人才,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从微观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迅速应用和普及,在当前的经济和产业形势下,要想不被轻易替换,并获得较好的工作职位,具备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思维是职业基础能力,而创新思维更是职业素养的重中之重。然而进行创新的基础是批判,具有批判性思维、思辨的能力、设计思维训练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

3.3 职业迁移能力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培养时要考虑学生面对人工智能创造出的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更重要是的需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技能要求,以及不断获得新岗位所需的技能,即职业迁移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要求告知学生具备技能更新能力和个人职业素养。技能更新的能力有助于高职学生保持现有岗位,主要是指适用于多数职业和岗位所需的技能,通常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多学科思维、团队合作和冲突解决能力。个人职业素养是学术重新获得岗位所必须的能力,避免被轻易取代,同时形成个人的职业风格。如良好的行为模式、出色的交流沟通能力、主动性、同情心等等。

参考文献

[1]郑扣根,庄越挺译.NiIsJ.Nilsson.人工智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on Stoica,Dawn Song,Raluca AdaPopa,David Patterson,MichaelW Mahoney,Randy Katz,Anthony DJoseph,MichaelJordan,Joseph MHellerstein,Joseph Gonzalez,KenGoldberg,AliGhodsi,David Culler,Pieter Abbeel.A Berkeley View ofSystemsChallenges for AI[DB/OL].[2017-12-01.https://www2.eecs.berke-ley.edu/Pubs/TechRpts/2017/EECS-2017-159.pdf.

[3]许涛,严骊,殷俊峰,周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01):80-88.

[4]Ken Goldberg.0p-Ed:Call itMultiplicity:Diverse Groupsof Peopleand Machines WorkingTogether[J],Wall Street Journal,2017:21.

[5]陳衍.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J].当代置业教育,2017(04):1.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与就业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