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程中的数学运用

2018-02-28 01:25潘灵桥
求知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会计学个人所得税数学

潘灵桥

摘 要:会计学与数学密切相关,会计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数学密切相关。文章以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为例,将数学方法融入会计学的实际应用当中,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

关键词:会计学;数学;个人所得税

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适当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便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对于刚刚进入中职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很多数学问题都能够快速接受和记忆,但是会计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快速记忆会计学中这些难以记忆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融会贯通,教师就要借助数学理论与方法对学习者进行讲解,使得他们能够对会计学有切实的理解,才能方便记忆,提高学习者与运用者的效率,加强他们对会计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以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为例,运用常用的数学方法解析如下:

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工资、薪金适用)。

其中,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关键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3500,而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参看表1:

在學生的具体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刚刚进入中职阶段的学生对表1中的“不超过”和“超过”的表述不甚理解;而在中职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包含区间、不等式、集合的知识点,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将表1分别转换成用不等式、区间和集合来表示的个税累进税率表,通过转换,我们将数学知识与会计的实际运用紧密贴合在一起,从数学的角度很好地诠释了会计学公式,学生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对税率表的理解更深刻。此外,也能够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令学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们以此内容做了一个测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未将数学知识点融入教学内容),将测试成绩进行T检验(见表2)。

其中,P=0.003<0.01,说明二者具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杨晓华,董 玲.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2]张 艳.浅谈运用数学方法理解会计学公式[J].现代技能开发,2002(3).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个人所得税数学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网络红包之个人所得税问题探讨
浅析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