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在抓智力因素的同时,绝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学生的情感因素便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所学知识和所处情境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我们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教学效率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情感体验心理反应评价方式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在抓智力因素的同时,绝不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生的情感便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所学知识和所处情境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我们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的载体,情感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按其内容来划分,一般包括道德教育、理智感教育和美感教育等,而这些恰是良好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之一。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首先体现为教师可将自己的理想愿望、学习要求、人生态度及处事观点通过相应情感的评价方式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自己的思想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认知、借以影响他们,发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将文章所载之道顺利传给学生,并去粗取精,使学生的情感步入正确的情感轨道;教师也可利用情感的调节作用,指导和支配学生的行为活动,使之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进而使语文学习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感到善意和亲切,而乐于接受教育;教师可利用自己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全力地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处理冲突与挫折的勇气和自信,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感的困惑,更好的推进语文学习的进程,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以上这些都是情感教育的体验,对语文教学来说,其影响显然是广泛而深远的。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就一节课的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导入课文教学的时候我便注意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用信任与鼓励的深情给予学生以心理暗示。这样学生便能在主观上充满自信,饱含热情的去探索充满挑战的新知识。例如,在讲《三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齐声吟诵事先准备好的有关三峡的一些经典诗句,对于学生在诵读中的精彩表现,及时适度给予表揚和鼓励。这样,学生既自信又充满求知欲,为获取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条件。
进入阅读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以饱含感情的范读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师生的视觉、听觉、情感与思维,全方位投入于“三峡美景”之中,从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息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捧起书卷,随师而读,喜不自胜;读后,有的学生掩卷遐想,便会浮想联翩。这便是以声传情、以态表情的良好情感教学状态。师生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课文与老师的情感意蕴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涵情感体验,学生会主动迅速的扫除字词方面的障碍。这样再去欣赏文章时,则如行云流水。学生也会积极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为乐,以学生乐,其乐融融。
在处理课文内容的分析与迁移训练的教学环节时,我仍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向着良性发展,尽量使其强烈的情感趋向于良好的社会性,培养其尽快形成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仍以《三峡》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前面的诵读教学活动,在学生感悟到三峡之奇美、祖国山河之瑰丽后,我便适时地加以点拨。“第二段中急宣王命的渔民船夫,境遇如何?”使学生茅塞顿开,进而悟出“猿鸣沾裳”的深刻内涵之所在,作者同情劳苦大众的可贵情感也跃然纸上。接着我便引领学生掩卷遐想——追昔抚今,通过今昔的鲜明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当今“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意义。感受到生活在新中国的幸福和无比自豪。继而培养学生可贵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
学生的情感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老师时刻注意引导,任何情感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不失时机、持之以恒,注意多引用具有爱国忧民等优良传统的诗文与人物事例来感化学生,明确其情感的倾向性;利用学生练书法、写作文、写日记的机会,巩固其情感发展的稳定性;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由表及里,举一反三,有所创见,有所收获,练就其情感的深刻性;让学生广泛涉猎,常读古今中外之书,多感喜怒哀乐之情,热衷谈宇宙、社会、艺术、人生,开拓其情感的广阔性。
另外,我注意使学生的良好情感植根于生活实际,使之源源不断,形成一股不竭的情感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去推动学生走向全面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方平.漫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2]林梦溪.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发展[J].教育学,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