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了现在,也不能低估了未来

2018-02-28 20:00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无感成功者大夫

转型的问题,其实是对现在与未来变化速度的判断问题。

如果认为变化速度很快,会转急弯;如果认为变化速度很慢,可能选择等待、观望。但未来的变化恰恰是:不要高估了现在,也不能低估了未来。

难题也在这句话中。

转型肯定是问题,但关于转型的讨论从来不讨好。

没有病到要命的程度,谁愿意上手术台?因为上手术台本身,可能就是要命的。

你觉得别人有病,别人就该治病?

有些医院,有个“治未病”的科室,但几乎都沦为中医保健部门,远不如其他科室火爆。

扁鹊说治病的功夫是末等功夫,他治未病的哥哥才是上等功夫。但人们记得的是扁鹊,他的哥哥姓甚名谁,没人关心。

既然转型不是话题,那么话题是什么?

话题永远是成功者。比如只要说到互联网,话题免不了要聚集到 BAT 身上,谁让它们是成功者呢?失败者,如果倒下的声音足够轰烈,人们会悼念一陣子,然后就忘了。隔十年,就从记忆中抹去了。

成功者拥有话语权,不是有病的人。如果成功者擅长大众鸡汤,那就更是话题人物。据说,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都会被投资者问一个问题:如果 BAT 参与,你的命运如何?

这肯定是一个话题,但一定不是问题。如果问题的逻辑成立,那么互联网创业的事就全部让BAT干吧。我的答案是:创业如果拼的是资本,那么就没有创业,只有投资了。

从舆论场的角度看,转型本身不是话题。

什么人爱把转型当话题呢?

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人。故作高深的无聊人士,比如本人,就爱讲转型,后来发现没多少人听。写过不少转型的文章,看的人也不多。特别是关于转型的方法论,更是让人无感。媒体如果讲转型讲多了,企业销量一定下滑。

不仅媒体对转型不感兴趣,应该转型的企业本身对这个话题也不感兴趣。

你说我有病,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你说我应该转型,那些转型对标的企业,死得不是很惨吗?

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不把消费者当上帝,比如大夫。

病人见了大夫,也没有上帝的感觉。所以,一方面,没病的人骂大夫的不少,生病了又去求大夫,花大钱找好大夫。但是,如果大夫到大街上,看见一个人有病,告诉他应该治,那个人会说,你才有病。

有没有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认识到有病,是否认识到病要致命。所以,见病就治不是大夫的职责,但病人找上门,治病是本分。

有人担心,企业大批死亡,中国会出问题。只要不断有新企业冒出来,企业死亡就不是问题。

不转型暂时死不了,因为存量总是有的。转型的可能死得更快,因为增量总是缓慢的。没转型的看转型的笑话,这是大概率事件。转型成功的,可没功夫看别人笑话,因为慢性死亡经常无感。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听得多了,谁还有感?

增量改革是需要智慧的。不动存量,就是不动利益;改革增量,就是创造利润。改革的问题,终归还是利益问题。

转型急不得,急了会动存量。只要存量下滑,转型就失败了。

转型慢不得,因为不转,存量也会下滑。通过增量转型,创造新利益。增量达到一定程度,存量就会被忽视,转型就不再是障碍。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感成功者大夫
大海里的“鱼大夫”
来翠园体验无感加油
北京P+R停车场无感支付方案探讨
金溢科技加速助推ETC无感加油
四大行纷纷推出无感支付产品
成功者的秘诀
辛苦
邬大夫就诊记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