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临床观察

2018-02-28 02:19王禄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半月板创伤性膝关节

王禄裕

(甘肃省兰州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甘肃兰州 730050)

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是目前临床较常见的骨伤科疾病,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将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该疾病患者无手术指征,以支具外固定或石膏为主,但极易发生膝关节僵硬或平衡力下降等并发症,使得最终的治疗效果不满意,因此,选取适宜治疗措施,对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特以2016年5月—2018年10月间为研究时段做研究如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来该所治疗的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患者54例,研究组(n=27):男 15 例,女 12 例;年龄 15~68 岁,平均年龄(41.32±11.05)岁;其中有15例左侧膝关节早期半月板损伤,8例双侧膝关节早期半月板损伤,4例右侧膝关节早期半月板损伤。对照组(n=27):男14例,女 13 例;年龄 14~66 岁,平均年龄(41.03±11.12)岁;其中有14例左侧膝关节早期半月板损伤,7例双侧膝关节早期半月板损伤,6例右侧膝关节早期半月板损伤。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两组经检查确诊,均与《实用运动医学》[1]中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的标准相符合。诊断标准:(1)关节呈弥漫性且内外侧具有疼痛感;(2)关节具有绞锁征;(3)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4)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与关节内游离体;(5)经磁共振检查,对半月板进行扫描,以明确撕裂与退变损伤;(6)将肿瘤或结核等疾病排除。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患者均与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相符:(1)气滞血瘀证:患者存在明显的局部压痛感;舌质有瘀斑,且舌苔薄白,脉弦;(2)痰湿阻滞证:术后膝关节明显肿胀,屈伸受限且酸痛乏力,舌质淡或胖,苔腻;(3)肝肾亏虚证:存在轻微扭伤或肌肉萎缩,膝软无力,且弹响交缩频作,舌质淡或红,少苔。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即(1)急性期(0~7 d):嘱咐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适当将 患肢抬高,若发生局部肿胀情况较为显著,则需给予冷敷处理,同时定期对患者关节开展活动训练,主要有压膝训练、直腿抬高与踝泵训练等,4 组/d,每次保持 15~20 min。 (2)缓解期(7~14 d):要求患者每天开展直腿抬高或踝泵训练,10 s/次,20次/组,同时每天练习下支闭链与终末伸膝训练,4组/d,促进病情康复。(3)康复期: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逐渐加强缓解期的运动强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1)中药封包热敷:药物组成为延胡索、骨碎补、莪术、三棱、续断各30 g,威灵仙、路路通各20 g,红花10 g。将上述药物研末,以大小适合的布袋包装,使用前需对药袋加热处理,然后放置至患侧膝部,根据患者耐受度合理调节温度,以毛巾覆盖15 min,2次/d,1~2次/d。(2)针刺联合特定电磁波谱: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以患侧足三里、内外膝眼、阴陵泉与阳陵泉为基点,用2寸毫针(华佗牌)实施平补平泻,完成针刺后需留针,同时给予患者电磁波谱治疗,1次/d,每次保持30 min。(3)推拿措施:定期对患侧膝关节实施局部推拿,以摸、捏、揉、推等手法为主,循序渐进,适当加重手法力度,便于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4)口服中药汤剂:处方组成为川芎、当归各15 g;桃仁、赤芍、茯苓、红花、泽兰各 10 g;延胡索 20 g,三七 6 g(为末冲服)。 水煎服,1剂/d,2次/剂。以上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两组临床指标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

临床指标:测定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各指标改善度与治疗效果呈正比。

Lysholm膝关节评分:参考Lysholm膝关节量表,测定两组跛行、支撑物、交锁、关节不稳、疼痛、肿胀、上下楼困难与下蹲困难8项,各评分与治疗效果呈正比。

1.5 统计方法

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临床指标与Lysholm 膝关节评分用(±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后肌力(级)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27)对照组(n=27)t值P值109.83±18.56 111.46±19.35 129.78±5.45 122.75±8.39 0.315 8 0.753 4 3.651 1 0.000 6 4.16±0.32 4.07±0.25 1.151 6 0.254 7 4.89±0.23 4.35±0.27 7.911 0 0.000 0

2.2 Lysholm膝关节评分

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 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 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研究组(n=27) 对照组(n=27)t值 P值跛行治疗前治疗后支撑物治疗前治疗后交锁治疗前治疗后关节不稳治疗前治疗后疼痛治疗前治疗后肿胀治疗前治疗后上下楼困难治疗前治疗后下蹲困难治疗前治疗后2.95±1.68 4.72±0.36 2.76±1.38 3.58±1.27 0.454 1 4.487 4 0.651 6 0.000 0 3.18±1.62 4.83±0.16 3.25±1.62 4.03±0.71 0.158 7 8.411 5 0.874 5 0.000 0 12.35±2.57 13.98±1.36 12.36±2.48 13.27±1.12 0.014 5 2.094 0 0.988 4 0.041 2 15.21±7.08 22.38±2.17 15.28±6.72 19.84±4.13 0.037 2 2.828 9 0.970 4 0.006 6 5.46±4.56 19.35±3.04 5.68±4.72 15.61±4.12 0.174 1 3.795 5 0.862 4 0.000 4 3.12±2.43 9.15±2.22 2.98±2.36 7.12±2.03 0.214 7 3.506 4 0.830 8 0.000 9 2.36±1.72 8.75±1.61 2.45±1.71 6.83±2.41 0.192 8 3.442 2 0.847 9 0.001 1 3.05±1.42 4.69±0.28 3.04±1.37 4.08±0.22 0.026 3 8.901 2 0.979 1 0.000 0

3 结论

人体膝关节较常见的损伤部位是半月板,其相应的解剖结构特殊,具有稳定关节、润滑关节与减轻震荡等作用,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患者往往表现为膝关节间隙有弹响、膝关节肿胀疼痛与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该项组织位于膝关节的内外侧,发生损伤后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较弱且速度较慢,若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在中医学属于 “筋伤”的范畴,主要的病机是气滞血瘀造成患者局部血溢脉外气行不畅,筋脉阻塞造成血瘀症状加重,临床表现为瘀斑、皮下瘀点与血肿等症状,因此治疗本疾病以行气活血或化湿利水为主。

有学者证实,对该疾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前者按照半月板损伤的不同时期,采取对症的运动锻炼,促进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能早期恢复,避免发生膝周肌肉萎缩的情况,对胫骨关节旋转不协调情况加以改善,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后者借助热力能加强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莪术、三棱具有破血活血的功效,配合红花能加强活血作用,以达到祛瘀的目的,同时针刺联合TDP治疗能起到健脾益气与行气活血的功效,增加局部代谢的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得患者软组织损伤能早期恢复。其次,局部推拿对半月板周围组织能起到松解粘连与解痉的作用,疏通经络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的情况;口服中药汤剂有利于改善血液浓度,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从而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陈友银等人的研究指出[3],对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能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其发生肌肉萎缩的情况,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起到活血化瘀与破血活血的目的,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

在该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临床指标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对早期创伤性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半月板创伤性膝关节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