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玮
《自然界的水》是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水的组成学生在元素和分子原子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所以在本节课设计上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化学史实贯穿于始终。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科学家们的氢气燃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分析获得的。通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守恒观念,初步了解推断化合物组成的思维方法。
课题引入:水是我们身边的重要物质,你知道水的组成吗?证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领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明确本节课的主题。
阅读资料:18世纪末,普利斯特里把空气和“易燃空气”(氢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
学生活动1:请自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你的证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该环节由科学史引出问题,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思路,收集相应的证据解释氢气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水,利用元素守恒观念可以推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整理推断水的组成的方法(从宏观角度):由合适的化学反应、定性实验、元素守恒、定性组成。
演示实验:电解水。
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宏观角度):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选择SPSS2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数据的表示方法分别为、率、百分比,对比方法分别为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配对t检验等,检验值为α=0.05。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同时得出利用元素守恒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利用将已知单质化合为未知的化合物,推之其元素组成,反之,利用把未知的化合物分解为已知单质,也能推知其元素组成。
教师提问:该反应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水分子中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实验获得:两电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
提供信息:(1)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相应的气体分子个数比;(2)氢气和氧气分子皆是双原子分子。
学生讨论:分析水分子中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研究结论:水分子中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2 :1
引导学生分析:根据信息里所提供“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相应的气体分子个数比” 可以推知生成的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氢气和氧气分子皆是双原子分子”,可以了解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微观构成,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守恒,可以推知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教师讲授(微观角度):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
设计意图:从宏观角度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分解可以生成氢气、氧气,利用元素守恒,推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通过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让学生在已有证据的基础上结合所给信息得出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体会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的特点与实质。
整理推断水的组成的方法(从微观角度):由合适的化学反应、定量实验、原子守恒、定量组成。
【阅读资料】
1.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
●吕萨克精确测定水的组成:
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学生活动3:
(1)画出水分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如图1所示 )。
图1
(2)绘制出化合成水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该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已有证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利用模型体会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的特点与实质,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和提升。
(1)水的组成。宏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微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归纳整理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板书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本课题在设计上重在落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科素养。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化学史实为载体,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科学家们的氢气燃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在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建立守恒观念,在认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建构微观模型,深化学生对分子模型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推断纯净物组成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