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军 高静瑶 李清月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产品进军教育领域,走向课堂。电子书包作为个人数字移动终端设备受到了师生的极大青睐,同时电子书包作为推动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载体,也引发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积极探索电子书包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基于不同的视角对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进行了模式设计和实证研究,但是对电子书包使用人群的态度研究却相对匮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电子书包的使用者,应用电子书包对教学模式影响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电子书包对教学模式的哪些因素有影响?是正向影响还是反向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教师电子书包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态度的影响,对今后教师更好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了借鉴。
首先对国内外电子书包及其应用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对教学模式变革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师、生、教材、媒体环境)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形成的较稳定关系、教学活动程序及其实施策略体系[1]。参考现有成果,笔者认为教学模式通常包含5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量表涵盖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5个调研维度,调研对象为来自优学派电子书包10所试点学校的教师,覆盖小学、初中,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教师。
本次调研共有150位中小学教师参与,其所在的学校正在将电子书包融入课堂教学。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是为84%。本次问卷数据的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85,超过0.7,说明本次调查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高。效度系数为0.736,说明问卷调查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本问卷采用五点量表法,在每一个问题中,“0”代表没有影响,“1”代表有良性影响,“2”代表有较大的良性影响,“-1”代表有不良影响,“-2”代表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的教学模式五要素,从图1中可以得知,电子书包的应用对教学模式各项因素的影响都为正向的良性影响,数值均介于0~1之间,说明正向影响程度较弱。其中教学理念的影响度为0.82,是5个因素之中最高的,其次是教学环境的影响度为0.79,教学评价、教学程序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度接近,分别为0.67,0.67,0.65。因为电子书包提供了信息化的技术环境和数字化的资源,教师面对教学环境的变化,加之学习者几乎都是“数字原住民”,有着许多与以前的学习者截然不同的学习特征,教师需要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作为引导者和助学者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学习[2]。可以看出电子书包的应用促使教师萌发新的教学理念,当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行为相冲突时,便促使萌发新的教学行为[3]。教学行为的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的影响度上。
图1 电子书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电子书包的丰富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支持丰富的课堂学习方式,所以对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即教师的教学观念必然引起影响。由图2可知,调查样本中有59%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教师教学理念有良性影响,有21%的教师认为有负面影响,有15%的教师认为负面影响很大,只有6%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对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影响。所以,从数据中可以肯定大多数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的融入对于教师教学理念产生了积极影响。即绝大部分教师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萌发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绝大部分使用电子书包教学的教师都意识到了电子书包对其教学的重要性。
图2 电子书包应用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为进一步了解电子书包的应用如何影响教学理念,本研究对教学理念4个外部特征进行具体的调研及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电子书包的应用从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高的是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均为0.79。可以看出电子书包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冲击,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电子书包支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混合学习模式,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中师生的角色也需要不断发生变化。对教学媒体的影响度为0.62,电子书包并不简简单单是用于传递知识的媒体,它本身还是支持学习者进行认知和学习活动的工具[4]。虽然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影响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目前电子书包的应用大多停留在浅层应用上,没有触及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只做到了形式上的改变,并未真正做到深层次的设计,这也是未来将电子书包深度融入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点。
图3 教学理念
应用电子书包课堂的教学目标与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本研究对教学目标定位的具体影响做了以下调查:从图4可以看出,有71%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教学目标有良性影响,15%的教师认为没有影响,12%的教师认为有负面影响,3%的教师认为良性影响很大,调查样本中没有教师认为负面影响很大的。电子书包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及海量的题库拓展,能够影响学习者的个体参与度、认知深度、学习速度和小组协助度,进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设计。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用电子书包支持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正在经历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过渡的阶段。图4中的数据肯定了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于教学目标的影响作用,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电子书包的应用会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产生良性的影响,基于教师的认可度,电子书包融入教学的趋势也是必然的。
图4 电子书包应用对教学目标定位的影响
进而从3个层次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具体的影响度分析,分别是目标导向、目标分层、目标执行。从图5可以看出,电子书包的应用对于目标导向的影响作用最深,影响度为0.82,对目标分层的影响度为0.65,对目标执行的影响度为0.47。电子书包融入教学首先对于教学目标的导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电子书包拥有海量资源和技术支撑,且可以支持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导向上也将会从知识层面逐渐过渡到能力层面,促使教学目标从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向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转化[5]。电子书包的独特优势实现了与学习者一对一的学习交互和学习路径的生成,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因此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分层意识,做到不同学习者特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即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目标分层必然引起良性影响。电子书包的应用对于教学目标执行的影响作用主要是基于电子书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效果自然会更优,即利于教学目标的执行与实现。
图5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更应注重以学习者为主体,重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所以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流程必定为其服务,必然会发生改变。根据图6所示,有50%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教学流程有良性影响,有21%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教学流程没有影响,有18%的教师认为良性影响很大,12%的教师认为有负面影响。总的来看,绝大部分教师均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会对教学流程产生良性影响。一方面因为电子书包有很好的知识储存记忆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互动,回顾所学知识,更好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电子书包有极为丰富且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教师可以创设真实适切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电子书包可以支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就大大地促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发生。同时依托电子书包实时测评功能可以实现及时的测练反馈,电子书包拥有数据记录的功能,教师可以依据真实可靠的数据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正是因为电子书包的以上特点,在电子书包融入教学之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流程,即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正确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迁移运用新知识[6]。更加注重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测评评价等学习环节。
图6 电子书包应用对教学流程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研究电子书包融入课堂对于教学流程的具体影响,本研究提出了3个调查维度:教学序列、组织方式、教学策略。其中如图7所示,电子书包对于组织方式的影响度最高为0.82,教学序列和教学策略均为0.59。其中对于教学序列的影响表现在基于电子书包教师可以实现翻转课堂。在教学策略上,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策略不同,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策略更应注重以学习者为主体,重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电子书包环境对教与学的支撑作用可归纳为丰富课堂授导教学、创设探究学习环境、拓展课堂学习空间三方面。学习者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自主地进行学习,选择方法、学习资源解决问题。
图7 教学流程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8所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之后教师在翻转课堂方面的应用中6%的教师进行了课内翻,6%的教师进行了课间翻,9%的教师进行了校内翻,15%的教师进行了家校翻,12%的教师进行了家校翻,最多的教师没有进行翻转,达到了53%。这说明目前教师对于基于电子书包进行翻转课堂的策略把握不够,大部分一线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将教育和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辅助教学变得比较困难。电子书包是一个多媒体的组合,允许学习者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外按照自身需要开展个性化学习[7]。这为翻转课堂提供了资源、媒体、交互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撑,可以打破传统的“先教后学”的学习流程,而采用“以学定教”或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可以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策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图8 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形式
调查数据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使用持积极态度。如图8所示,有82%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会对教学环境产生良性影响,包括56%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教学环境有良性影响,26%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教学环境的良性影响很大;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师对电子书包融入教学持消极态度,包括12%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融入教学对教学环境产生负面影响,6%的教师认为负面影响很大。说明教师普遍认为电子书包在教学中产生了好的影响,认为电子书包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如何将电子书包更好地融入教学中、如何使电子书包对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大多数教师的一个疑惑;少数教师对于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不认同感,不认为电子书包能促进教学。
图8 电子书包教学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环境的各项指标中,通过图9可以看到,教师对于电子书包的交互性、联通性和资源丰富性需求较大,分别为1.26,1.09,1.24;对于易用性、可控性、智能性和专业性要求较小一些,分别为0.59,0.59,0.29,0.44。电子书包作为一种便携式移动学习终端应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的基础就是其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调查数据可见,教师对于电子书包资源的需求旺盛,教师在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上不再局限于已有的教材、书本、PC网络端,而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希望能有更方便且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师生利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对知识的联通性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即希望电子书包中知识资源间存在清晰合理的逻辑关系,形成处处关联的知识网。
图9 教学环境
由图10可知,有85%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对教学评价有积极的良性影响,包括59%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对教学评价有良性影响,26%的教师认为电子书包对教学评价的良性影响很大;剩下15%的教师对电子书包在教学评价中的影响保持中立态度,认为没有影响。教学评价形式有多种类型,根据评价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内容不同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电子书包的使用支持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及时的、个性化的评价。由数据可说明教师普遍认为电子书包有助于教学评价的全面形成。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结合电子书包对学习痕迹的记录,做出全面合理的总结性评价,同时也能对学习者在运用软件过程中的学习反应进行形成性评价;也存在一部分教师认为电子书包不能给学习评价产生任何影响,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有关。
图10 电子书包应用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通过图11可知,教师普遍认为电子书包对教学评价有良性影响,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其中评价手段高达1.06,评价方式为0.91。说明教师普遍认可电子书包作为信息化教学工具在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上对比传统评价有较大的突破,电子书包的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技术使得使用者不仅可以进行结果性评价,还较为便利地实现形成性评价、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图11 教学评价
本研究从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入手,结合电子书包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全面调研了教师对电子书包应用课堂在教学模式中的影响态度。调查显示,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应用是被认可的,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学理念,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转化,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学习和探索,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课堂模式;调整了目标定位,有助于教师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制订教学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序的束缚,有助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探索式教学等多种模式的教学;丰富了教学环境,有助于师生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工具;完善了教学评价,有助于进行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展示评价等全面性评价。电子书包的应用为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瓶颈、探索更多创新性教学模式提供了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