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海明 王雅迪
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2017年尾,《河南青年报》关门的消息传出,再次绷紧了新闻从业者的神经。现在,报纸停刊已不再是轰动新闻,对报纸消失的研究文章也在增加。围绕《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的停刊,作者白红义关注了正在消失的报纸,通过广泛搜集围绕这两起报纸停刊事件的新闻报道、评论和网络讨论,意在揭示不同话语主体对于停刊事件的阐释模式及其意义。[1]在传统媒体的困境期,增加新闻从业者的安全感在于帮助其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
生存的压力,让不少报社和电视台的从业者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有些新闻从业者将媒体的这种困境归咎于外部环境的原因。张志安和曹艳辉调查了国内五家报业集团(包括主报、子报及其网站)新闻从业者对社会控制的影响感知,发现在社会控制感知与工作自主性评价方面,党媒新闻从业者对工作自主性的评价要显著高于市场化媒体新闻从业者。[2]
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机器人写稿已变成现实。技术对业界的改变不仅仅是人机的竞争,更包括对传统新闻体裁边界的侵蚀。为此,范以锦、匡骏提出要严格区分文学界的“非虚构创作”与借鉴文学手法的“新闻特稿”的界限,同时还要弄清特稿与深度报道的差异,因为当今流行的经过创新了的特稿文体已不是过去那种过于宽泛的特稿文体,将新型的特稿与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等深度报道区分开来,明晰各自的特点,才有利于新时期新闻文体的创新发展。[3]
传播技术对新闻业的冲击还体现在对传统新闻理念的冲击。比如,技术降低了新闻生产的门槛,传统新闻教科书倡导的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基础是否被动摇?吴飞、龙强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主张以流动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新闻专业主义,既要看到它的不足与目标性,也要看到它的坚守。[4]
新闻学人在关照业界问题的同时,还肩负着知识生产的重任。知识生产的表现之一,是在理论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理论创新,首先表现在概念的创新。2017年,喻发胜等尝试提出“传联”这一新概念,认为“传联”即“传递/传播+联接/联系”,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们的信息流通方式从“传递”到“传播”,再到“传联”,形成了并行不悖、交融共存的多元信息流通格局。[5]
概念的创新不易,对被赋予了新内涵的概念进行解读同样非常必要。刘涛解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外宣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认为“新概念”强调对外话语内容的符号创新,“新范畴”强调对外话语结构的框架创新,“新表述”强调对外话语表达的形式创新,三者内在关联,共同的话语方向是“融通中外”。[6]
新闻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亟待学界从理论上提供智力支持。学界对业界问题的解惑质量如何,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新闻传播学科结构的完整与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既要从内涵方面下功夫,也需要在规模上跟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级新闻传播研究人才的培养方面,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议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2017〕9号),决定2017年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
我国现有的新闻业规模对新闻传播类高级人才的需求与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新一轮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扩容,关系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切身利益,因此高校对参与角逐这样的学位点申报积极性颇高。截至2017年12月21日,共有21所高校申请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5所高校申请新闻传播学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59所高校申请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不过十几个,通过各省市公示的这21所高校最终获批多少暂时无法得知,质量隐忧则是社会舆论普遍担忧的。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新闻传播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仅有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12月10日,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工作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披露,目前全国有681所大学开设了1244个本科专业点(新闻学326个,广播电视234个,广告378个,传播学71个,编辑出版82个,网络与新媒体140个,数字出版13个);共有本科生23万人,在校教师7000人。
显然,学科规模和一流学科的数量比例悬殊。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新闻传播教育管理者。国内著名新闻院校更换“主帅”,在2017年暑期拉开序幕。
——2017年7月17日,澎湃新闻披露,一条是《郭庆光将卸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有望接任》,文章提到,胡百精出生于1976年;另一条是《吴飞将卸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文章提到,“目前担任该学院副院长的韦路教授已于近日接受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的考察。”而韦路同样出生于1976年。
——2017年9月4日,澎湃新闻发布消息,称当天下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全体教师大会,宣布经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特邀请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同志参与指导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科建设、谋划推动学院未来发展。
新闻传播学界肩负着知识生产的历史使命。只有知识生产走在了前面,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才能对新闻业的发展传道解惑。在我国,知识生产以年度重大社科基金招标项目最为引人瞩目。这类项目的数量有限,在学界的反响却相当大。
2017年11月17日,全国哲学规划办公室发布2017年重大招标项目,新闻传播学科下共有6位专家的项目被立项,他们分别是:大连外国语大学唐润华教授、四川大学徐玖平教授、西北大学王春泉教授、北京大学陆地教授、郑州大学张举玺教授以及暨南大学刘涛教授。此外,在其它学科申报的新闻传播学者也有被立项的,如四川大学蔡尚伟教授的项目。此外,还有新闻传播学者在其它学科申报的重大项目转为重点项目,如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的项目。
科研项目立项只是知识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学术界更看重学术成果的实际贡献。如何评价学者的学术成果,有的以成果发表刊物的知名度和权威性为主要指标,有的以成果的饮用量为主要参考值。新闻传播学科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宣传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学者,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布相关的排行榜。
2017年9月25日,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版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分学科排行榜分析报告》。根据近5年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TN)、他引总量(CN)、论文下载量(DN)、H指数、AR指数和高被引论文篇数,各个指标的数据在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结合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每位学者的得分,获得最终前100位学者排名。在这个排行榜上,2016年新闻传播学研究高产作者:郭小安、张志安、郑保卫并列第一(均为4篇);2016年新闻传播学研究论文高被引作者:张志安(15篇)、胡百精(14篇)、胡翼青(14篇)。[7]
学术排名用数据说话,较排名更为传统、更具影响力的是评选人才和作品的评奖活动。
2017年12月10日,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在清华大学颁奖。本届良师奖授予暨南大学教授范以锦,良友奖授予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陆小华、中国青年报编委曹林。学子奖授予重庆大学班志斌、中国传媒大学谷琛、中国人民大学顾桥孜、清华大学何欣禹、武汉大学李颖迪、四川大学苏有鹏、复旦大学汤禹成、暨南大学王江涛、华中科技大学王颜玉、上海交通大学王宇澄等10位在校学子。[8]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坚持“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评选标准,已经在新闻学界和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比该奖项设立更早的是吴玉章奖。虽然这个奖金并非新闻传播学的专项奖励,但人文社会科学奖中包括了新闻传播学的著名学者,每次颁发在学术界的影响也较大。
2017年9月28人,四年一次的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和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在中国人民大学揭晓。我国新闻学泰斗方汉奇获得终身成就奖,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在于人才的梯队建设完善。获得重量级大奖的往往是德高望重的前辈著名学者。对于在校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也需要激励和引导。在这方面,人民网重视发现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的后备军,鼓励他们早日成才,于2005年颁布“首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奖”奖励办法。第十三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自2016年12月1日开始,活动周期仍为一年。2018年1月对论文进行评选。获奖论文将颁发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9]
党的十九大召开,标志着中国正在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的“新”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变化。现阶段新闻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新闻传播学界有责任主动去思考。新时代我国传媒业的供给侧如何改革,传统媒体如何避免人才流失,如何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自信,如何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些问题显然亟待新闻传播学界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度思考,与业界共同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新闻业界在这40年中的社会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新闻学界需要总结和思考。此外,各级党报如何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商业化媒体的供给侧改革做出表率,需要党报从业者和研究者站在新时代的角度审视这方面的问题。相信学界的智慧能够为新时代我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撑。
(作者刘海明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雅迪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1] 白红义.“正在消失的报纸”:基于两起停刊事件的元新闻话语研究——以《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为例[J].新闻记者,2017年第4期,第11-25页。
[2] 张志安、曹艳辉.新闻从业者的社会控制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传播,(2017.3.4-9)
[3] 范以锦、匡骏.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的探索[J].新闻大学,(2017.3.56-61)
[4] 吴飞.新闻专业专业主义是媒体精英建构的乌托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9.5-25)
[5] 喻发胜,张振宇,黄海燕.从传播到“传联”:一个新概念提出的学理依据、现实背景与理论内涵[J].新闻大学,(2017.2.63-72)
[6] 刘涛.新概念 新范畴 新表述: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修辞学观念与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6-19)
[7] 新闻与传播学排行榜|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分学科排行榜分析报告:基于中文论文的研究(2017版)[G].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7-09-25 10:04,链接:http://evaluation.chd.edu.cn/info/1003/1305.htm
[8] 赵婀娜.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N].人民日报,(2017.12.12—12)
[9] 第十三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启事:人民网-传媒频道,2017年05月02日09:56,链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502/c14677-2924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