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环 张楠 孙洋
摘 要:对通化县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融合方式、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促进通化县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145
1 通化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通化县以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开展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先试为主线,合理划定功能区。遵循“抓大带小、扶强扶优”的原则,充分发挥“一心四核”功能区引领作用。2017年,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休闲旅游+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方式,实现3次产业深度融合,成功培育了禾韵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江达米业有限公司、转水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威人参产业园等融合经济体。4户企业通过试点项目建设,新增产值1.4亿元,利润3037万元,带动农户1090户,新增就业岗位445个。目前,通化县国家、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0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通化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共带动农户30000户,安置农民工14320人,带动农民增收3.6亿元。农产品加工量达到21.2万t,销售收入101.3亿元,比2016年增涨9.2%。成立专业合作社540家,成立家庭农场114家。
2 农村一二三產业融合方式
2.1 调整产业结构
以市场绿色需求为引导,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全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特色农业产业种植为方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规模化优质特色农业原料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
2.2 延伸产业链条
以农业为中心,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贯通,打破传统农业产业界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扩大人参产业园、禾韵公司等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流转合作、市场园区带动等方式,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
2.3 拓展农业功能
农业与文化、科技、观光旅游全面融合,使农业从传统的只出售产品转化为集观赏、科普、教育于一体,通过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江达米业、转水湖公司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体验农业等,实现试点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并将成功经验和模式推向通化县,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2.4 壮大龙头企业
引导有条件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在扶持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时,培育发展一批新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既要重点培育大的企业集团,又要培育有发展潜力、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形成企业规模的梯级推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2.5 适度拓展现代农业价值链
创新发展理念,围绕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等,拓展农业观光、科普、休闲旅游、采摘、度假疗养、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等农业延伸功能。依托转水湖公司车厘子示范基地、快大人参产业园项目、通化明旭公司中药材加工项目,探索集种植、采收、加工、文化展示、田园游乐、农庄体验、养生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支持建设农事观光体验、现代农业公园、休闲农庄、农家乐、现代农业科技展览等项目,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3 利益联结机制
3.1 订单农业
引导龙头企业在互惠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农民为企业生产提供原料,企业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收购农民原料,形成订单农业关系。通化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展订单农业,2017年通化县订单面积103km?,其中:粘甜玉米41km?、普通玉米12km?、优质水稻33km?、中药材4km?、大青豆3km?、蔬菜3km?、其他作物7.7km?。
3.2 股份合作制
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务、资金等资产入股企业,或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领办农民合作社,形成股份型利益联结机制,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双方权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关系。
3.3 技术资本服务型
依托龙头企业,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形成稳定的技术资本服务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农民按企业要求进行生产,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向农民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农民向企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原料。如转水湖公司流转农民土地建车厘子大棚,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统一供种苗、供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通过休闲采摘和电商平台销售,带动社员和周边村民从事种植和休闲农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