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熠星 王全亮
摘 要:玉米是临汾市主要栽培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达24万hm2。随着种植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病虫害的种类、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小斑病、纹枯病、粘虫等已成为临汾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手段,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舉措。本文就使用优种,改变播种方式,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虫发生进行了简要分析,推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绿色防控的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提高临汾市玉米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128
玉米是比较常见的农作物,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将玉米作为粮食使用,玉米也是一些工业生产的原料,所以玉米不仅在食品安全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还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业,能有效增强农业效益和工业效益。从目前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想要实现玉米高产,就必须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双管齐下,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1 玉米栽培的前期准备工作
玉米栽培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基础,在是玉米种植的第1个环节,要做好2个准备工作。在玉米播种前期,农业生产者要仔细挑选优良的高产玉米种子,具有抗旱性、抗病虫害、发芽率高等特性的种子,从源头保证玉米的生长质量。农业生产者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必须要考虑当地土壤的情况,不能为了一味追求高产种子而忽略生产环境,这种选种只会导致结果适得其反;在选好种子后,要对玉米地进行翻整,提高土壤结构,清除玉米地里的杂草杂物,再适当地进行施肥和灌溉,为玉米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农业生产者一定要做好这2个准备工作,保证玉米播种工作的顺利展开。
1.2 玉米播种工作
玉米播种工作是玉米种植的第2个环节,在这个环节,要做好2个注意事项。在准备播种玉米种子时,为了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农业生产者应当采用“一点三子”的播种方式,等到玉米出苗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去苗和补苗,控制好玉米初期的生长情况。在进行播种时,农业生产者可以采用宽窄行耕种方式,实行宽窄播种不仅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还保证了后期玉米的生长空间。充足的空间能保证空气的流通,能减小病虫害的发生率,便于农业生产者的日常管理。
1.3 加强玉米地的日常管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地的日常管理是保证玉米生长质量和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在玉米的生长期间,农业生产者要定期到玉米地里面进行巡查,定期清理杂草,避免杂草争夺土壤营养,并且杂草过多容易感染病虫害,严重会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因此,必须要定期清理杂草。在玉米生长的初期和中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水分,农业生产者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土壤情况和气候情况,科学合理地补充肥料和水分,保证玉米的生长需求。而在玉米地的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止病害和虫害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所以,农业生产者必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玉米的病害防治工作
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玉米病害种类多样并且复杂,比较典型的有大斑病和纹枯病等玉米病害。如果玉米长期生长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并且阴雨天气偏多,那么玉米的叶子很容易出现霉烂,从下逐渐延伸到上面,形成大斑病,对于这种病害,农业生产者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在玉米的大斑病区域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杂草的清除工作,增加玉米植株行间的通风,避免潮湿。玉米纹枯病,其实也是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常见玉米病害,这种病害会导致玉米叶子的霉烂,如果在初期没有进行防治,那么整株玉米都会受到影响,玉米的秆也会逐渐霉烂变软,最后折倒,这种病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且不易控制,大都是采用化学防治,控制病害的蔓延。对于玉米的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农业生产者要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减小病害的发生率。
2.2 玉米的虫害防治工作
在进行玉米虫害防治工作时,与病害防治工作一样,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在日常管理中,要尽可能减小玉米虫害的发生率。一般情况下,玉米害虫常常都是通过咬食破坏玉米叶子或者茎秆的方式影响玉米的生长,一旦叶子或茎秆遭到破坏,玉米将无法正常生长,严重甚至会导致死苗或无产的情况发生。对于玉米的虫害防治,农业生产者大都是采用物理防治手段或化学防治手段,进行灭虫杀虫,控制虫害对玉米的影响,从而保证玉米的生长。
3 总结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的农作物,在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业,实现玉米产量的增长,不仅要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做好玉米栽培前期准备工作和播种环节,加强玉米地的日常管理,还必须做好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