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路
摘 要:在北方,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证我国粮食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为此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防治病虫害出现。本文主要就小麦种植至收获的各个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白粉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039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及质量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中常出现病虫害问题,小麦的产量得不到提升,这主要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为此需要使用科学的小麦病虫害防治基础,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
1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的播种期间,容易出现地下害虫、黑穗病、小麦全蚀病、丛矮病以及根腐病、锈病、纹枯病、白粉病等。
对于这些小麦病虫害,需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科学的施肥,并做好小麦品种的布置,避免小麦品种单一。积极推广使用包衣种子或者使用药剂拌种;对于药剂拌种,需要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和种子,先对杀虫剂进行拌和,再拌和杀菌剂。杀虫剂比较常见的有75%甲拌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结合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从而对地下害虫、灰飞虱以及苗蚜等进行防治。杀菌剂比较常用的是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依据种子重量的0.2%使用水进行喷湿,堆闷6h后就可以播种,从而对小麦的白粉病、根腐病、锈病以及纹枯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如果播种的地块有严重的全蚀病,需要使用12.5%的“全蚀净”进行拌种。药剂拌种能够有效预防根部病害、地下害虫等,因此需要积极推广。
2 冬前麥苗病虫害防治技术
这一时期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麦田杂草、地下害虫、灰飞虱以及蚜虫等。对于地下害虫,要使用150mL50%辛硫磷,加入适量的水喷拌50kg的细砂,并加入2.5kg炒香的麦麸,沿着垄将其撒入到麦苗的基部。对于丛矮病的防治,需要对蚜虫、灰飞虱等传毒媒介进行防治,然后使用50%的辛硫磷进行喷雾,沿着地边对保护带进行喷洒,对于重病田,需要对整个麦田进行防治,并将田边地头的杂草清理干净。在小麦4叶之后到浇冻水之前进行禾本科杂草的清理,这一时期草龄比较小,对药剂有很高的敏感性。使用每667m2使用3%世玛油悬剂25mL、75mL专用助剂,并加入水30kg进行喷雾,从而对雀麦进行防治清除。对于节节麦的防治清除,要使用3%的世玛油悬剂,每667m2使用30mL,并加上100mL专用助剂,加入30kg水进行喷雾。
3 小麦返青、起身至拔节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防治白粉病、根腐病、麦田杂草、麦蜘蛛、纹枯病、锈病以及全蚀病等。在防治过程中将春季将除草剂与杀菌剂相混合,并进行喷雾,主要是对麦田中的杂草进行防治,治理其病虫。春季的麦田杂草主要有麦瓶草、荠菜、播娘蒿、王不留等,通过人工的方法将禾本科杂草进行拔除。药剂主要是除草剂加上杀菌剂,除草剂主要使用麦草绝、杜帮巨星、苯黄隆等,每667m2使用10g左右。杀菌剂主要是三唑酮、多菌灵、粉锈宁等。喷药是在小麦返青到拔节前,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用药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需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均匀喷洒。如果麦田中有严重的麦蜘蛛,可以添加蚜螨清进行防治。
4 小麦孕穗期到抽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以及吸浆虫、早代蚜虫等进行防治。小麦返青时,温度会升高,浇水之后吸浆虫能够从20cm深的土层中升起,在拔节时,升到10cm土层,然后进行二次浇水,温湿度增加,吸浆虫会不断上升,达到孕穗期,吸浆虫会上升到土地表层,出现化蛹,这是最佳的防治时期。使用1.5kg 2.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与25kg细土进行拌和,下午按照垄撒到麦田中,撒药之后再浇水。成虫期需要通过一喷三防的方法进行防治,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主要防治吸浆虫成虫,防治锈病、早代蚜虫、赤霉病、白粉病等,使小麦的粒重增加,并提高小麦的产量。
5 小麦灌浆期到成熟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这个时期的小麦需要重点防治蚜虫、锈病、干热风以及白粉病等。具体措施可使用氧化乐果、20%粉锈宁、磷酸二氢钾,对蚜虫进行控制,并防治白粉病蔓延,对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刺激,抵抗干热风,最终使小麦获得丰收。
6 结语
如今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对小麦种植各个时期的病虫害也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有效防治,总结经验不断优化防治策略,使其既能够防治小麦的各种病虫害,保证小麦丰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小麦食品,使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参考文献
[1]张娟萍,杨绒.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15):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