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玉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探究

2018-02-27 11:43张美玲冷研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4期

张美玲 冷研

摘  要:近些年來,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玉米种植中,不仅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还能提高玉米产量,积极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本文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玉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生育性状;玉米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034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我国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创新与发展,现已包括土地耕作、作物栽培、农田灌溉等各方面内容,能有效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如病害抵御能力强、水肥利用率高、增产高效等。为了保障应用效果,需要结合案例实际,判断该技术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发挥其多元效益价值。

1     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玉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1.1     案例分析

以某县为例,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体现在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等,导致玉米种植缺少足够的水分。供水短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城积极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期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1.2     试验调查与分析

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前,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该地区年均气温在7.5~8.5℃左右,全面无霜期135d。种植地区地势平坦,土壤成分主要以P、N、K为主。当进行试验设计时,计划设计4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的面积为140m2(长20m,宽7m),采用“一代两行”的滴灌模式。为了保障试验效果,需要严格控制植株密度和株距,密度为4814株/667m2,株距在30cm左右。本次试验统一使用基肥、尿素、硫酸钾、磷酸二铵等肥料,便于进行试验探究。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工作人员实时做好数据记录、整理与保存等工作,可为后续的试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因此,需要记录玉米种量、施肥量、用水量、人工量等,有利于综合分析玉米的生育性状及产量,明确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

2.1     试验结果分析

2.1.1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对玉米产量进行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施肥条件进行分析,当灌溉量与基肥量不变时,玉米产量与氮肥追施量为正比关系,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减少,玉米产量会明显降低。将1号试验田作为比较对象,发现3号田玉米产量下降21%,玉米减产118kg/667m2;2号田玉米产量下降9%,玉米减产50kg/667m2。若追肥量为70%时,4号田比2号田多产玉米60kg/667m2。

2.1.2     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当对4块试验田进行数据采集时,应将4块试验田按照1~4号进行排序,并对玉米的生育形状进行分类与分析,各项数值分别为株高(179cm、180cm、193cm、177cm)、茎粗(2.1cm、2.0cm、2.1cm、2.1cm)、果穗长(18.5cm、16.0cm、15.1cm、16.5cm)、秃顶长(4.3cm、1.6cm、2.0cm、1.9cm)、穗行数(15.5行、15.2行、14.5行、1.7行)、穗粒数(423粒、361粒、295粒、437粒)等。由此可知,该试验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玉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变化相似,为正相关关系。株高与百粒重为负相关关系,随着玉米植株高度的增加,百粒重明显下降。在这些数据中,茎粗的变化不明显,差值不在±0.1左右,而穗行数、秃顶长等无规律变化。

2.1.3     对玉米生育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玉米各个生育期的变化并不明显,其中,4号玉米成熟时间最早,比1号、2号地早成熟4d。因此,4号地不仅玉米产量高、成熟时间也较早,应用效果也比较好。当分析经济效益时,需要结合玉米产量及追肥量进行探究,当水肥一体化条件不变时,玉米的产值会随着追施肥量的减少而降低,经济效益也会受到影响。但当追肥70%时,4号地的经济产出值要高于2号地,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3     结语

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玉米栽培上,若灌溉量、基肥量不变时,玉米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与氮肥追施量为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氮肥对玉米的产量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灌溉技术会加重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趋势,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能有效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鹏.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玉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25-26.

[2]梁海玲,李文宝,熊柳梅.水肥一体化技术对鲜食甜糯玉米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3,41(12):131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