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国
摘要:构建农业创新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创新体系理论为核心,完成创新体系结构框架构建,以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农企和农户的调研结果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创新体系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知识网络的结构具有多核心特点,且具有较高的密度和集中度。相对于农区制造业集群而言,农业创新对外地的市场需求以及同行有着较大的依赖性,而且需要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积极合作。
关键词:区域品牌建设;农业创新体系结构;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4-017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4.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Constructing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ed modern agriculture and realized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Using the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 as the c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structure framework was completed,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ed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of vegetable industrial cluster in Jiayu county,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bove innovation system structure through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network was multi-core and had high density and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agro-area manufacturing cluster,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had a greater dependence on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peers in the field, and needed to cooperate actively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regional brand building;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structure; impact
農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将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相结合,不仅体现了农业产业集群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农业创新体系的实践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史焱文等[1]对当前农业集群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实证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折射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农业创新体系框架,包括行为主体、农业创新网络、在网络环境中交互的创新内容,其中农户、农企、高等院校、行政机关、科研单位是该领域的创新主体。产业创新体系内容主要为技术、组织、流程、产品和市场创新[2]。本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从创新主体、内容和网络3个方面对农业创新体系结构展开了分析。
1 嘉鱼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蔬菜。嘉鱼县蔬菜产量高、质量优,在全国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11年嘉鱼县的甘蓝、大白菜获湖北省“首届名优蔬菜”金奖,同年嘉鱼蔬菜商标成功注册。2016年嘉鱼县农林渔牧产业总值达74.64亿元,水产、蔬菜等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蔬菜业生产总值达35.66亿元,相较于2015年同比增长4.0%;水产业生产总值达22.30亿元,同比增长1.3%,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不仅促使该地区农业产业得到持续优化发展,而且在农业创新层面也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当前,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日益成熟,相关创新体系的建设也富有成效。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需求,从制度环境、组织和技术等层面加以创新,充分展现自身发展特点。以相关蔬菜集群农企为平台,吸收更多农户加入到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形成“农企、农户、生产资料供应商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模式。此外,通过蔬菜协会等团体使农户在具体种植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智力支持,并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发挥蔬菜产业集群、合作和竞争优势。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模式见图1。
2 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农业创新体系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集群创新体系中的创新网络和主体展开研究。为了确保数据有效性,通过查阅当地统计年鉴、政府提供相关资料、实地调研等途径来采集相关数据。在设计问卷时,共遴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32个,并依次对其进行编号,而外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行政机关则设为独立节点,分别用WQ、DX、KY和ZF来表示[3]。在完成集群创新知识和合作网络的赋值之后便可获得相应的关系矩阵(50×50)。最后,使用UCINET 6.3辨识创新主体并分析该网络结构的特征。表1为农户、农企等相关统计数据。
2.2 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组成
嘉鱼县蔬菜集群产业的创新主体为农户、农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协会、外部同行企业、行政机关等。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过程中,较佳的种植环境是嘉鱼县蔬菜产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同时,行政机关积极推出相应的政策,为嘉鱼县的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发展环境。农业产业在资源聚集之时,其产业集群也开始日益成熟,利用不同主体之间的创新关系,进而构成相应的创新网络。嘉鱼县农业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结构见图2。
在嘉鱼县蔬菜产业创新体系中,农户是第一个重要主体;而组织、技术、市场和功能创新则离不开农企的支持;高等院校是该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可以为蔬菜集群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行政机关、合作协会等组织则能够很好地培育相应的创新环境,为整个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农企等主体提供较佳的创新服务。外部同行企业同样是该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它们凭借着自身的管理模式、产品种类对嘉鱼县的蔬菜集群创新提供创新方向。一些服务性机构如金融单位、农业协会等则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农企、农户的蔬菜销售则需要借助于专业化市场来提供稳定的渠道,确保相关产品能够迅速脱销。当然,提升产业区便捷的交通在蔬菜产业发展领域也极为重要。
通过对嘉鱼县蔬菜集群创新体系加以分析,得出其创新主体的中心度、表转化中介度指标(表2)。结合创新知识网络测度分析可知这些创新主体的特征主要有:①农业产业的创新主导力量为外部同行企业。②实现快速创新,提升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极为关键。③政府的职能更多体现在创新服务层面。④农业产业的潜在创新力量为农户。⑤农业产业在创新过程中,农企的作用具有显著异质性。
2.3 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创新网络
2.3.1 集群创新知识网络特征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农业产业集群加以测度,得出嘉鱼县集群创新网络中两大网络的主要指标(表3)。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产业集群包括了高等院校、外部企业以及当地重点龙头企业等主要核心。②该网络是基于诸多创新主体,满足新技术、新知識等发展需求而构成的知识网络。③该网络的密度相对较低,而中心度则属于中等的特点。根据计算,该知识网络的密度大小为0.24,整体偏低。这是因为该集群的内部创新主体拥有不同级别的创新资源,其技术关联度不强;网络中心度为48.97%,为中等水平。在多核心结构之下,知识网络中心度整体相对分散,没有单核心的中心度强。
2.3.2 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特征 产业集群的创新主要借助于诸多主体的通力合作,进而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深入交流,在较佳合作关系的背景下,构成了相对复杂的合作网络。其合作网络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具有典型多核心结构,合作首选对象是农业龙头企业,相关主体通过外部企业、不同科研单位展开合作,进而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从而让整个网络结构具有显著的多核心特征。②该集群合作网络大多以外部同行企业为核心,并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由于集群内外企业在农资、种子、市场开发等领域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③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结构整体一致。在多核心合作网络体系下,其中心度同样具有分散性,这对于提升网络创新效率、推动其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4 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创新维度环境
2.4.1 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主要路径包括了企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入外部企业的先进技术,农企的自主开发等[4]。目前,有关农业产业的技术主要有育苗、蔬菜大棚改进、品种改良、蔬菜种植等方面的技术。在诸多创新路径中,农企自主研发、企业合作以及引入外部企业先进技术是主要的渠道。对于农企而言,要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高效发展,就需要积极引入外部企业的优良技术和品种,同时还需要加大自身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从而为农业产业的创新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4.2 产品创新 在蔬菜产业领域,产品能否赢得市场与其创新程度密切相关。品种优良的产品可以让整个集群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5]。嘉鱼县蔬菜产业集群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其不断推动产品优化,积极引入新品种。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嘉鱼县的农产品创新水平整体超过了93.75%,而种植的新品种蔬菜大多为外部引入,在引入的同时还优化了原始品种。很多农业龙头企业都投入了较大资金和精力研发相关的种植技术。
2.4.3 市场创新 要实现蔬菜集群产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积极地进行市场创新。而当前嘉鱼县主要的创新路径为行政机关宣传、标准化生产、电商交易、开辟新市场、建设分销渠道等。尤其是在新市场创新层面,嘉鱼县主要将目光锁定在海外销售渠道,其目的就是将嘉鱼县的特色蔬菜销售到国外市场。据调研结果显示,嘉鱼县涉及到出口业务的企业占比已达43.75%,成为嘉鱼县蔬菜发展的重要特点。这不仅有助于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外汇创收,和海外相关企业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
2.4.4 功能创新 嘉鱼县蔬菜产业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向蔬菜加工的上下游产业延伸;②介入其他产业,以丰富企业业务和提升企业经营能力。通过调研可知,嘉鱼县相关农企的功能创新主要包括养殖业、餐饮、房地产等。依据蔬菜产业自身的特点,有87.50%的企业通过上下游业务拓展实现了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其中一些具有较高实力的企业开始积极介入餐饮业和房地产业,还有一些拥有较大蔬菜种植规模的企业积极开展家禽养殖业,也有部分企业介入了建筑业和销售业[6]。
2.4.5 组织创新 在农业创新体系中,组织创新也是其核心构成。嘉鱼县最初的蔬菜企业形式大多是以农户为主,他们对当地的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国企改制形成的农企在当地极具特色,也是嘉鱼县的龙头企业。由原始企业合伙人形式所构建的企业在嘉鱼县企业种类中占6.25%。这些多元化的资本先后进入到蔬菜产业领域,使得该领域的企业不断升级,进而实现现代化农企的升级。嘉鱼县农业产业集群目前主要的发展形式为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一体化。
2.4.6 制度創新 嘉鱼县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相关行政机构通过推进制度创新,为嘉鱼县的蔬菜集群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当地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广大农户种植蔬菜,为其拓展销售市场;鼓励广大农企积极创新,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同时为了鼓励蔬菜集群产业发展,还陆续推出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嘉鱼县农企、农户深入调查发现,创新主体、网络以及在网络环境中不断流动的创新内容构成了嘉鱼县的农业创新体系。对于创新主体而言,嘉鱼县的本地企业在相应的集群创新环节发挥着极为显著的异质性作用。核心企业有着较高的创新地位,政府在农业集群创新环节中有着较小的直接作用。产学研相结合则是嘉鱼县农业集群创新的核心引擎。知识网络和合作网络对应的是创新网络的两大领域,相对于合作网络而言,知识网络的结构具有多核心属性,而且关键节点主要有外地企业、高等院校和本地龙头企业,它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度。而市场需求和龙头企业的自主开发是此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重要来源,利用产学研相结合,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3.2 建议
嘉鱼县产业集群在具体创新过程中存有诸多障碍,为了更好地推动其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以改进。
1)积极加强和科研单位、外部企业合作,构建相应的科研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2)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对中介机构、合作组织进行规范,构建较佳的创新环境。地方政府还需要对自身的职责加以明确,对企业科研、人才的引入给予相应的奖励,积极发展新兴企业,推动集群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构建长远发展规划,引导农企健康发展。
3)农户在集群创新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作为当地政府,需要科学地对农户进行补助,引导当地农企积极吸收本地农户,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而在农户自主经营过程中,当地政府也需要为其构建相应的发展环境,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激发他们的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
4)建设一批龙头企业,显著增加其规模,提升企业产品档次,进而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要从政策方面积极发展和培养龙头企业,不断扩大集群企业的规模,丰富种植品种,构建产品标准化生产机制,对农业产品进行相应的深加工,提升农业产品的档次,进而满足现代农企的发展需要。
5)对农业创新体系内部关系进行协调,积极完善农业创新网络,进而对创新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在协调农业创新体系内部网络关系时,不仅要促使相关创新主体如农企进行良好互动,还要发挥政府和桥梁作用,促使创新网络健康运转。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模式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5):14-23.
[2] 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农业创新系统研究脉络及启示[J].经济地理,2014,34(3):10-16.
[3] 魏文川,赵威威.区域社会资本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3(4):12-14.
[4] 韦志扬,秦媛媛,韦昌联,等.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与重点任务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2):360-365.
[5] 田云章.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综述[J].农机化研究,2013(8):232-235.
[6] 刘 婷.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合作社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7(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