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蔬菜藜蒿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2018-02-27 13:15张志毅范先鹏杨利刘冬碧熊桂云丁建军曾长立肖依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施肥

张志毅 范先鹏 杨利 刘冬碧 熊桂云 丁建军 曾长立 肖依波

摘要: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是一种特色蔬菜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其生产正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了促进藜蒿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综述了藜蒿种植状况、营养特性、需肥特征和平衡施肥技术,最后对藜蒿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高效栽培;施肥;养分管理

中图分类号:S143;S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4-0013-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4.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Artemisia selengensis is a special vegetable variety,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economic benefits. Its production is developing towards large-scale and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industry,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ensure the supply of vegetables in cities, the cultivation situ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tional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balance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was summarize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fficient cultivation; fertilization; nutrient management

藜蒿,学名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别名水蒿、芦蒿、香艾蒿等,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藜蒿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根系发达,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能力[2]。野生藜蒿主要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汊岸边与沼泽地带,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及长江流域的河滩、湖汊等区域[3]。藜蒿的地上部为可食用部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和粗纤维等。此外,藜蒿抗性强且繁殖速度快,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4]。随着黎蒿消费量的增多,在中国云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藜蒿生产正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  藜蒿的种植状况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是华中地区越冬蔬菜优势产区之一,而藜蒿作为特色蔬菜之一,使蔡甸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3年,蔡甸区藜蒿常年种植面积达1 933 hm2,全区藜蒿产量达6.2万t,总产值达到1.3亿余元。“蔡甸黎蒿”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藜蒿栽培模式多样,除单一种植藜蒿外,还形成了瓜-蒿和瓜-瓜-蒿高效栽培模式[5-9]。藜蒿与瓜类作物的轮作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实现瓜菜周年高效生产(表1)。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农业部门又创建并推广了稻-蒿、菜-蒿、藕-蒿等高效种植模式[10]。

2  藜蒿的施肥现状

虽然从事藜蒿栽培的農户越来越多,优势产区更加集中,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意识,导致藜蒿种植过程中存在施肥量过大、偏施氮肥、过量施用单一品种肥料等问题[12,13]。化肥的盲目施用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大量的氮、磷养分富集在农田土壤中,使得土壤板结、盐渍化等问题越来越明显,致使农田土壤续耕性下降。以武汉市为例,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11年在武汉市郊的调查研究结果,设施蔬菜的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1 575、1 300和1 400 kg/hm2左右,肥料投入量远大于蔬菜生长所需养分量,导致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同时,由长期过量施肥导致的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藜蒿产业发展的瓶颈。郭静[14]通过研究藜蒿不同连作年限土壤pH的变化发现,连作0、5、10年土壤的pH分别为7.82、5.86和4.72,呈连年下降趋势。随着藜蒿连作时间的延长,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且根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减少,但真菌数量增加,土壤向“真菌型”土壤转变[14]。针对目前藜蒿种植的施肥现状,掌握氮、磷、钾养分的平衡施用尤为重要。

3  藜蒿的施肥技术

藜蒿具有需氮、钾量大的营养特性。统计表明,每生产1 t鲜藜蒿,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4.972、0.357和4.465 kg,其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00∶0.072∶0.898(表2)[12]。藜蒿对氮、磷和钾的吸收主要集中于生育后期,其吸收量占养分吸收总量的49.06%~57.68%。藜蒿生育前期和中期对氮和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各自养分吸收总量的16%和27%左右。藜蒿生育前期和生育中期对磷的吸收量占养分吸收总量的25%左右。根据各养分吸收量数据,藜蒿生长前期和中期应少施肥,生育后期多追肥;对于不同肥料而言,应多施氮肥和钾肥,少施磷肥。藜蒿主要追肥包括提苗肥、发根肥,每次割蒿后,施用发棵肥和送嫁肥[13]。

藜蒿平衡施肥能够提高产量、效益和品质。对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土壤,配方施肥(N、P2O5、K2O、ZnSO4施用量分别为270、120、150、15 kg/hm2)相比习惯施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330、330、330 kg/hm2)明显地表现出促进植株生长、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效果[15]。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20、120、150 kg/hm2时,藜蒿根嫩白并降低了藜蒿亚硝酸盐含量;而养分施用失衡时,藜蒿根变老,颜色发黄,严重影响销售价格[16]。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藜蒿配方肥中氮肥推荐施用量为220~330 kg/hm2,磷肥推荐施用量为80~120 kg/hm2,钾肥施用量为135~150 kg/hm2[4,15-18]。此外,虽然藜蒿施肥过程中氮肥对藜蒿的产量贡献最大,但是在适宜的氮、磷、肥施用条件下,同时需要注意钾肥施用量。熊桂云等[17]研究证实在高氮、磷肥施用水平的土壤上,需要保证较多的钾肥施用量,藜蒿才会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在低氮、磷肥施用水平的土壤上,藜蒿的产量会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18]。

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供肥特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对于藜蒿而言,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替代约40%无机肥中的氮、磷)能够明显提高藜蒿地上部的累积量,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氮、磷肥料的利用率[4]。综上所述,藜蒿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较高,施肥时要注意氮、磷和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比例,同时可以配合施用有机肥。

4  展望

由于藜蒿种植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瓜-蒿、稻-蒿、菜-蒿、藕-蒿等多种模式并存,而藜蒿施肥技术不统一,长期种植藜蒿后土壤肥力水平不一。接下来应开展与藜蒿种植区土壤供肥能力相匹配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并注重不同种植模式下藜蒿养分周年管理技术研究。此外,藜蒿需肥量大,长期施用过量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严重。接下来急须开展藜蒿种植区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治理等方面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  建,蒋细旺.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处理下藜蒿的抗寒性综合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5):13-16.

[2] 李玉琼,孙  静.昆明地区藜蒿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7(8):27.

[3] 柳弟贵,邹  英,吴亚京.棚栽藜蒿风味下降原因初探[J].北方园艺,2007(5):87-88.

[4] 张  建,蒋细旺.养殖废弃物生物有机肥料对藜蒿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6(4):60-65.

[5] 孙静宇,黄  远,孔秋生,等.南方地区以西瓜为主的6种设施瓜菜周年高效种植模式[J].长江蔬菜,2014(15):26-27.

[6] 于  磊,孙国跃,贾良志.江苏苏北地区春大棚西瓜——秋藜蒿高效栽培模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111-112.

[7] 古  松,高先爱,陈久爱,等.春南瓜与秋藜蒿简易竹棚避雨栽培模式[J].中国蔬菜,2016(6):96-99.

[8]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冬瓜-大白菜-藜蒿高效栽培模式[J].农家顾问,2008(2):33-34.

[9] 高先愛,李丹家,李一和,等.春季黄瓜杂交制种与秋季藜蒿栽培高效模式[J].长江蔬菜,2013(5):44-45.

[10] 龚世伟,梁  军,吴正斯,等.藜蒿文化历史与蔡甸藜蒿产业化发展现状[J].长江蔬菜,2011(16):15-16.

[11] 易咏生,汤  智,熊光辉.城市中远郊小西瓜-藜蒿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03(5):18-19.

[12] 洪  娟,黄  翔,张利红,等.藜蒿专用肥配方的研制[J].长江蔬菜(学术版),2012(6):81-83.

[13] 汪细桥,雷红卫.藜蒿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长江蔬菜,2004(9):14-15.

[14] 郭  静.不同肥料处理对藜蒿品质的影响及藜蒿土壤连作障碍成因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5] 曹国松,李茂年,李培亮,等.藜蒿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试验示范[J].长江蔬菜(学术版),2011(16):96-100.

[16] 陈  防.中国东南地区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植物营养与施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7] 熊桂云,刘冬碧,胡时友,等.藜蒿肥料用量与施肥效益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3,42(4):81-82.

[18] 白远国,陈  豪.不同施肥水平对藜蒿产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6(13):11-13.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施肥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