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文为诗:让童心在言语实践中闪耀

2018-02-27 13:22吴才伟
江苏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氛围主旨时空

【摘 要】苏教版教材大多选取的是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儿童诗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教师可将阅读教学与儿童诗创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诗意地解读课文。教师通过再现文本意境、渲染情感氛围、拓展学习时空、概括文章主旨、引领精神成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化文为诗”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诗意,体验童年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

【关键词】化文为诗;意境;氛围;时空;主旨;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9-0028-03

【作者简介】吴才伟,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江苏盐城,224055)副校长,高级教师,盐城市教学能手。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之一是《诗经》。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1]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诗教理论,强调了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近几年来,冯铁山、王崧舟等人提出“诗意语文”的教学主张,无疑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语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表达形式也异于常规语法,这与诗歌的语言有共同之处。笔者作为一线教师,选择“化文为诗”作为研究的重点,就是要把“诗意语文”的理念转化为行动,把教学的逻辑起点建筑在对儿童的认识上,从童心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儿童诗创作,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再现课文中的风景与故事,描述他们眼中的世界。让学生行走在言语实践的路上,在不朽的文字中发现诗意,在诗意的对话中相遇作者,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愿童诗成为学生言语人生中一抹温暖的亮色,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2]

一、再现文本意境

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谈道:“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3]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富有意境的文本更适合激发学生的诗心诗情。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言优美,意义深远,读来令人浮游于意境之中。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引领他们走进课文的情境。

在教学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一课时,文中父母执手而眠的场面令人感动,容易让学生感受到真爱的含义。笔者引入小诗《真爱》,再现当时温馨的画面:妈妈睡在/雪白的病床上/嘴角挂着甜甜的微笑/爸爸安静地坐在/妈妈的身旁//他们执手而眠/即使在梦中/也在互相关心着对方//乖巧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爱抚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温馨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真爱的光泽里。母亲恬静的微笑,以及父母紧握的双手,柔化着学生的心灵。父母相濡以沫的深情,溢于言表。学生会从心底升腾起对爱的真谛的理解。真爱不是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而是平平淡淡中的真切关怀。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找准文中的“景语”,我们的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为诗歌的创作奠定情感基础。

又如在教学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时,笔者刻意将文中的一段话分行排列,学生轻而易举地改成了《姥姥的剪刀手》:三九严寒剪/三伏酷暑剪/早晨剪/中午剪/傍晚剪/甚至在深夜里剪/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的手/变成了剪刀/那把听话好使的剪刀/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这样读起来就更有节奏感,更有韵味,更有深意。从严寒到酷暑,从白天到黑夜,姥姥没有停止过剪纸,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姥姥练习剪纸的刻苦。“刀如手指”的诗句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姥姥“人刀合一”的神奇,说明她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也让学生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二、渲染情感氛围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指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学生的情感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生活中的场景,就能渲染一种与文章相似的情感氛围,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情的效果。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四下的一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教学时,笔者播放央视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引导学生创作《妈妈,请让我为您做点事》:妈妈/我已经长大/请让我为您做点事/在您口渴的时候/請让我为您倒杯热茶//妈妈/我已经长大/请让我为您做点事/在您腰酸背痛的时候/请让我为您揉肩捶背//妈妈/我已经长大/请让我为您做点事/在您疲惫的时候/请让我为您分担家务//妈妈/我已经长大/请让我为您做点事/在您生病的时候/请让我为您赶走病魔。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苏教版五下《二泉映月》的情感基调是悲愤沉郁的。教学这课时,笔者播放严寄洲导演的电影《二泉映月》片段,让学生感受阿炳的世界,然后启发他们思考:阿炳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他还会听到什么呢?出示《听泉》:月光如水/静影沉璧/阿炳想起/师父已逝/想到自己/孤苦的遭遇/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无奈的感叹/痛苦的呻吟/不甘的控诉/气愤的怒吼……在小结这一段的教学时,笔者深情讲述:这就是阿炳,这就是悲苦一生的阿炳!听其言,知其心。你们就是阿炳的知音,这饱含感情的泉声,就是阿炳的心声。这个教学片段使很多学生流泪了,为阿炳的遭遇流泪。诗歌创作,让学生走入阿炳的内心,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学习时空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我们爱你啊,中国》是苏教版六上的一首现代诗,歌颂了祖国秀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时,教师只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祖国的名胜古迹,调动学生的旅游积累,就可将视角延伸到其他地方。笔者抓住这个语言训练点,启发学生利用文本现有句式,进行迁移写作《我们爱你,中国》:我们爱你——/万里长城的雄浑豪迈/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美/北京故宫的富丽堂皇/杭州西湖的绚丽多姿//我们爱你——/苏州园林的巧夺天工/安徽黄山的奇松怪石/长江三峡的雄伟气派/避暑山庄的凉爽宜人。

拓展,是课堂的延伸,课堂因拓展而生成精彩。在学完苏教版四上寓言故事《一路花香》后,笔者推出金子美玲写的小诗《我和小鸟和铃铛》,诗中“铃铛、小鸟,还有我,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与《一路花香》故事的寓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朗读小诗的过程中既感悟了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只要我们找准联系的纽带,进行形神类似的模仿练习,就能拓展学习领域,让学生浸润在诗歌的芳香中。

四、概括文章主旨

诗歌的语言凝练、厚重,能表达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教师在总结课文时,如果能巧妙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相机创作儿童诗,就能顺其自然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达到与作者心意想通的境界。《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下的一篇叙事散文。诗人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月光下,母亲唱民谣、唱童谣、讲神话故事和说谜语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在总结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出示《月光母亲》的照片,引导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追忆童年的幸福时光,创作《月光启蒙》:每当/看到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我就会想起/月光下/母亲给我唱民谣/使我憧憬美好的生活//每当/看到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我就会想起/月光下/母亲给我讲故事/让我走进文学的殿堂//每当/看到天上的/那一轮明月/我就会想起/月光下/母亲给我唱童谣/启迪我展开想象的翅膀//每当/看到天上的/那一輪明月/我就会想起/月光下/母亲给我猜谜语/指引我飞向诗歌的王国。当学生吟诵自己创作的小诗时,他们无疑是和作者站在一起,感受着母亲的启蒙教育。这样更能直抒胸臆,涵泳真情,生发绝佳的教学效果。

五、引领精神成长

诗,在远方,亦在近处。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对“化文为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诗歌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语言外衣的华丽,而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底蕴。在远方,诗是明亮的灯塔,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在近处,诗是动力的源泉,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上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史学家谈迁在逆境中,两次编写《国榷》的感人故事。生活的航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怎样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谈迁已经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学时,笔者出示文中谈迁的画像,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致谈迁》:穿越历史的长河/一个伟岸的身姿/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难忘您/为了一点史料/走了一百多里路//难忘您/用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完成鸿篇巨制——《国榷》//难忘您/面对巨著被盗的打击/竟然重新站立起来/奋笔疾书//我知道/是信念/让您坚持不懈/是信念/让您锲而不舍//啊,谈迁/您高举信念的明灯/指引我们/一路奋勇向前。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儿童诗创作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作用不言而喻。从创作过程的角度来说,也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感悟文章的大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精准训练。其次,要提供一定的框架范式,让学生进行文本的重组,逐步实现语言的迁移和运用。最后,可以小组合作,推敲凝练文字,凸现人文思想,组合成一首清新的儿童诗。

李吉林老师说过:“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人生注定要和语文在美好的诗意中相遇、相知、相融。笔者将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坚持走“化文为诗”之路,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带给学生,让他们带着童心的翅膀,在文学的殿堂自由飞翔,透过喧嚣的世界,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冯铁山.诗意语文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6.

[2]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37.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0.

猜你喜欢
氛围主旨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