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在糖尿病足换药中的疗效观察

2018-02-27 02:21赵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湿性清创换药

赵娜

(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一科,河北邯郸 056002)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每年约有3.0%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感染,且糖尿病足患者中约有40.0%面临截肢的危险,治疗时间长、花费高而效果差。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糖尿病发生比例不断上升,同样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该次研究以笔者工作实际情况为背景,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之间,针对湿性愈合理论在糖尿病足换药中的疗效做出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分析,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分别包括30例患者。两组患者纳入标准为:(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糖尿病足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或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表示同意参加该次研究;(3)患者精神正常且意识清楚。排除标准:(1)排除入院时足部已经出现广泛坏死现象且需要接受截肢治疗者;(2)排除合并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患者;(3)排除不愿配合治疗或依从性较差的患者;(4)排除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8~82岁,平均年龄为(68.24±2.13)岁,患者中女性共计9例、其余21例为男性,患者的糖尿病足病程为2周~3.5年,平均病程为(2.31±0.12)年;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8~81岁,平均年龄为(68.32±2.08)岁,患者中女性共计 10例、其余 20例为男性,患者的糖尿病足病程为2周~3.0年,平均病程为(2.21±0.15)年。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组间可做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性换药法,首先对患者创面进行清洗,而后对创面采用机械清洗的方式实施反复清创,将局部的坏死组织完全清除,以避免坏死组织对患者的周边组织产生影响;此后结合患者的伤口情况实施评估,使用纱布覆盖患者创面。

观察组根据湿性愈合理论进行换药,首先清洗患者创面,坏死组织较多时先进行外科清创,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再加用水凝胶敷料进行自溶性清创,使得患者的坏死组织得到充分溶解、并促进干痂得到软化[1]。观察患者有无创面感染现象,选用含银敷料利于控制感染;感染控制后应用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敷料更换时间根据渗液情况而定,一般一周两次,保持伤口湿润平衡,促进肉芽和上皮的生长,利于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干预后观察其效果,即患者的创面愈合良好且上皮覆盖良好表示痊愈;患者的坏死组织基本被清除干净,局部肉芽有新生现象,创面愈合面积超过30.0%表示有效;患者的坏疽、溃疡和局部坏死情况无明显改善,创伤愈合面积不足30.0%表示无效;其中有效率和痊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观察两组患者的换药间隔时间、平均各伤口换药时间、出院时间,按照组别统计相关数据并实施组间对比。

1.4 统计方法

将SPSS 25.0统计学软件作为该次数据处理软件,使用(±s)统计研究中计量资料,并应用t检验;使用[n(%)]统计该次研究中计数资料,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换药、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换药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各伤口换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换药、住院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换药、住院情况比较(±s)

组别换药间隔时间(d)平均住院时间(d)平均各伤口换药时间(m i n)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1.5 9±0.4 6 1.1 7±0.4 3 9.6 4<0.0 5 2 0.3 6±3.2 4 1 6.3 7±3.0 6 1 6.3 5<0.0 5 1 2.3 9±2.2 4 7.6 2±2.3 1 1 2.6 3<0.0 5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其数据对比详情见下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表现的疾病,该病多见于老年群体中,而目前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数量显著增多,这为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基础。糖尿病足发生后若治疗不当可能导致患者面临被截肢的风险,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糖尿病足的创面愈合和治疗因素、患者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均存在密切关系[3]。

临床中创面修复属于一项复杂且有序的细胞生物学过程,临床常用的清创敷贴干预虽然可对患者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其忽视了创面可能对患者骨膜、肌层等组织产生的深入影响,因此往往造成难以预估的后果,难以制约患者的病情进展,且难以促进其创面得到良好愈合[4]。湿性愈合理论是近年来糖尿病足换药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指导理论,一般而言,单纯使用锐器对患者实施清创,会面临较大的清创难度,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同时难以达到完全清除的效果[5]。湿性愈合理论则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水凝胶的作用,促使伤口渗液中的酶发挥自溶性清创效果,此后辅助使用锐器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使得坏死组织可彻底被清理干净,这使得清创这一操作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得到减小,同时减少了清创用时,避免为长时间的清创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继而利于患者的恢复[6]。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糖尿病足患者的清创和换药处理,能够按照患者的伤口阶段不同,选择适宜的敷料,这使得患者创面能量丢失得到有效减少,患者创面的温湿度则得到维持,此时创面的供氧和供血情况均相对较低,避免因为温度或湿度不足而产生的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减少了换药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进而利于患者创面的及时愈合和恢复[7]。该次研究对糖尿病足换药中使用湿性愈合理论的效果做出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换药间隔时间长、平均各伤口换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和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显示了观察组所用湿性愈合理论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换药中使用湿性愈合理论的疗效良好,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经济效果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于类似患者的干预中。

猜你喜欢
湿性清创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自制负压吸引联合湿性换药在中小面积烫伤中的应用效果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