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武都镇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702)
由于大部分ICU患者均会发生活动功能障碍的现象,在对各种深静脉置管,以及持续镇静镇痛与保护性约束等治疗的频繁应用,极易造成深静脉血栓症状的发生。有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对于ICU的患者来讲,相比普通病房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要高。由于该症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若发生血栓脱落或使肺阻塞症状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现象的发生。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尤其是对于ICU患者来讲其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该文以该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57例、女性43例,年龄为47~73岁、平均年龄为(59.65±5.32)岁,其原发病包括:27 例脑出血、33 例脑梗塞、21例高位截瘫与19例腹主动脉夹层;观察组男性患者63例、女性37例,年龄为48~75岁、平均为年龄(60.75±6.14)岁,其原发病包括:34 例脑出血、29例脑梗塞、17例高位截瘫与20例腹主动脉夹层。两组患者均持续卧床超过半个月,排除患有凝血功能异常或经B超检查下肢无血栓形成的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予以对照组患者应用主要包括由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定期查房与翻身拍背等常规临床护理的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方式的干预,其具体方法如下。
(1)高危评估:对于年龄较高并住ICU超过1周的患者,应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同时将出现意识不清或心功能障碍,以及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与经脱水利尿剂大量使用的患者可一并纳入高危的人群,并对于DVT的发生加强预防的力度。另外可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并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应定期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由于通常静脉血栓形成后1~2周内会发生脱落的现象,对此,若患者表现出护理困难或胸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并配合医师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
(2)体位护理:自患者病情允许并禁忌证的情况下,可将其下肢抬高约25°左右,并将软枕垫在患者膝下位置。同时应注意患者下肢的充分保暖,将其室温控制在23℃左右,在每间隔2 h左右可辅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侧卧,从而实现对下肢静脉与髂静脉的压迫起到缓解的作用。
(3)下肢功能训练指导:在对术后患者予以定时的翻身外,还应协助患者进行下肢的活动训练。通常在术后6 h即可对患者双下肢脚踝进行适当的背伸活动训练,并在术后第2 d可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的旋转,并对其下肢的肌肉进行定时的按摩。若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辅助患者进行下肢的抬高活动训练,并指导主动进行下肢屈伸以及背伸的运动。每日保持6次左右,每次持续约8 min左右。必要情况下可利用弹力袜增加下肢外部的压力,以促进静脉的血液的回流。从而实现对下肢静脉淤血现象的有效预防,并保证其血液循环通畅促使肿胀与疼痛的症状得以有效的改善。
(4)静脉护理:应主要选择患者上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要尽量避免在患肢进行查词。另外要注意的是关于静脉的采血应集中进行,减少对患者重复穿刺而造成的损伤。对于同一血管穿刺超过5次以上的患者,应以50%硫酸镁予以局部湿敷后对于硬结的形成主要以红外线的灯光进行3次/d的照射,每次约持续进行30 min。
(5)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因依据患者的病症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应指导画着呢和多进食含有高蛋白、维生素与热量的食物,对于含有高胆固醇与高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同时嘱咐患者应多饮水,以长期的合理饮食使血液的粘稠度可有效降低。
(6)腹内压的护理干预:应避免腹内压升高的现象,由于患者长期的卧床会引起便秘的现象发生,在其用力排便过程中会导致腹内压升高的状况发生,致使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现象的发生。
(7)健康教育:首先应由护理人员与ICU患者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向患者与家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危害性进行讲解,使患者自觉增强治疗护理期间的依从性,并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依据患者肢体是否出现不同程度肿胀、疼痛或苍白,甚至出现静脉性肢体坏死等症状为评估标准,并采用静脉彩超与下肢静脉血管造影等技术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其中作为DVT检查的首选方法,静脉彩超可运用影响的方式显示出下肢深静脉是否出现血栓的形成,另外以诊断BVT的重要参考标准,下肢静脉血管造影则是以静脉内是否出现球状或蜿蜒状的充盈缺损,若呈现远侧静脉发生扩张,而侧肢静脉丰富的现象则可判定为患者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2]。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DVT发生情况比较
依据相应文献资料显示,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性病症,DVT在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发生率可达到40.00%左右,其中主要由静脉血流过于缓慢,以及静脉壁损伤与血液高凝状态三种因素造成[3]。受到病症的影响,由于ICU患者需长期进行卧床的治疗,在肢体长时间受限的影响下极易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的现象发生。同时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以及机械通气的影响下,皆是导致DVT症状发生主要起因。有研究显示,对于ICU患者中DVT的发生率可达到30.00%左右,相较于普通的人群明显较高[4]。对此,关于DVT在ICU患者临床中的预防护理则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采取有效及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对于ICU患者症状的恢复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关于DVT的预防以相应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此次研究中以综合护理的方式对ICU患者进行干预,首先是依据患者的具体实际状况对患者进行高危的评估,然后以此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其中包括:体位、静脉、饮食、腹内压、下肢功能活动训练与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护理干预,从而有助于DVT预防情况的显著改善。其中护理人员应首先对DVT的发生机制与高危因素进行充分的掌握,对患者进行关于预防DVT的健康教育,并辅助患者进行下肢功能活动的简单训练,可运用压力袜促使其血流运动的速度加速。在静脉护理干预期间,应在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在同一静脉反复产次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避免对静脉内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研究显示,对于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可运用多方面系列不良事件的预防与积极处理,对于ICU患者来讲,可有效预防DVT症状的发生[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0%,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关于临床ICU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