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雅琴
(开平市第二中学,广东 江门)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其子女的德育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家庭对子女教育不重视、教育水平欠缺甚至缺失等种种因素,造成其子女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因此,分析研究此种现象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全面发展。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城市的中心地区立足,大多住在城乡结合地带[1],甚至租住的房子里没有孩子专用的学习之地,难以营造一个相对好的学习氛围;有些家里除了学校教材之外,没有多余的课外书,不能开阔孩子的视野,不利于孩子的养成教育[2];城乡结合地带的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等普遍低于城市中心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德育环境。
据调查,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很多家长甚至高中没有毕业[3],且在校时多基础不扎实,大部分家长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能够辅导英语的家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子女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提供精确的帮助。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多以拳打脚踢等暴力手段为主。很多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甚至根深蒂固地认为:学生的教育应由学校单方面负责,家长只负责其经济费用[4],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学习时看电视、手机视频,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这在无形之中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该部分人员子女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个性独立,诚实勇敢,吃苦耐劳,但又存在着自卑、抵触心理,学习上畏难、焦虑[5-7]。据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22.3%的人感到自己的烦恼找不到倾诉对象,11.5%的人认为自己在班上比较孤立[8],与同学、老师关系处理不理想;同时,他们对居住的城市缺乏归宿感、自信心,据《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城市生活适应性研究》调查,超过50%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认为自己不属于目前居住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存在的上述现象,可归纳为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所造成。外在因素是:①由于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原因,与城市职工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均等;②家庭居住空间狭小、环境较差,孩子缺少可以静心学习之处;③所处的家庭环境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学习,也不懂如何做好孩子的德育;④平时接触人员较为复杂,孩子容易沾染不良习惯。
内在因素是:①许多子女自幼跟随父母外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子女对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师生相处的适应等较为缓慢;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较差,多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欠缺,学习障碍较大;③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因自身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成绩落后等多种因素,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正常人际交往。
学生德育的养成,需要集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德育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含:充分发挥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帮扶作用;定期检查、记录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倡导学生的优势互补;家长应做好孩子的榜样;家校联合共促学生德育。
本文通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德育所存在的现象,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集家庭、学校、学生之力量,共同为学生的德育保驾护航。
[1]张国.新时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12(5).
[2]徐莉剑.民工子女学校少先队员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4).
[3]李世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研究,2016(10).
[4]朱媛.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养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
[5]武春玲,尹洁,刘莹.由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6]史晓宇,杨毅.昆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3).
[7]叶琴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有效作为[J].唯实,2007(12).
[8]平俊俊.从社会的视角看如何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德育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