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君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满都户九年一贯制学校,辽宁 沈阳)
伴随着社会多样化趋势的发展,教育界在教学中呈现出多种态势,其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辅导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与心理学整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参与中感悟和体验道德与法治学科,心理学教育的强大优势,把握有利的教学时机,为学生植入强大自信心,利用适时的教学情境,开启学生对理想的追寻,通过不同的教学角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力,借助各种形式的教学角度,实现学生正确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最终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实施。下面,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学,提出如下合理化建议: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科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其自身的教学特色,注重心理学的渗透,精准地把握合适的时间,增强学生崇高道德思想的形成,树立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信念,真正达成心理学教育的效果。初中道德与品德教师,作为学生锤炼优秀道德品质的领路人,要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学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和引路人,有效地把握时机,为学生营造愉快且活泼、民主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比如:在讲解《做更好的自己》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合适的课堂过程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主动改正缺点、激发潜能,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主动去做更好的自己。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对问题拥有很强的探究心理,纯真的天性,使得学生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健全人格、崇高理想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教育性比较强的心理科目,教师应用心理学,科学地利用适时的教学情境,开启学生对理想的认识,是相当必要的。比如在学生学习《少年有梦》这节课的内容时,不仅要告诉学生有梦想才有希望,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更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充分抓住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真正发挥心理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融入各种形式的心理学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心理学的探寻欲望,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合理地运用适宜的教学尺度,引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把心理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智慧。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理,通过适宜的教学角度,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剖析网络所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新闻、增长见识,但是还要随时提醒学生网络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尤其是沉迷网络可能引发的不良行为,促使学生发展智慧,正确认识网络。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发挥心理学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潜在的智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源于思想品德教学,与心理学教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教师要牢牢地把握好这一教学角度,并巧妙地借助适当的环节,引导学习采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自己,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比如:学生在学习《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节的知识时,在生活实践中,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参与帮扶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认识到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学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享受到服务社会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人生价值的顺利实现。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地采用上述方式,合理地渗透心理学教育,把道德与法治课堂变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教育,施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的功效,为学生赢得更广阔的思想教育发展空间,创设更有趣的教学环节,融合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手段,让心理学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有效的发展,最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1]刘茂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7):228.
[2]李潇潇,宋文明.参与感悟分享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学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7(5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