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的有效途径

2018-02-27 08:24陈显胜
新课程(中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答题命题导图

陈显胜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四川 南充)

从高考心理出发,这是一个求学路上的重大转折点,是一个知识验收阶段。学生的紧张心理和高度精神压力都会对备考的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备考不仅讲究知识上的总结、复习、应用等,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

一、明晰备课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师、学生,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是高三备考的重要资源,其中,学生处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端,决定着高三备考的层次和高度。而学生的高度是由教师和课堂之间的宽度来决定的。教师的备考导向作用主要通过课堂来实现。建议从四个方面提升备课质量:

1.紧扣四个目标

紧扣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生误点,围绕学生需要来备课,做到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醒误点。

2.认真琢磨课程标准对知识的层次要求

如“了解”“掌握”等动词的含义,精准落实对口训练。比如,历史知识的重心在于将来的运用,学生可以不了解辛亥革命的时间和领导人,但不能不知“民主”与“共和”的基本含义,因为这是公民的必备素养。

3.课堂体现四个明确流程

遵循认知规律,按照旧知过渡、新知解读、解题示例、热身训练四个流程组织课堂复习。

4.认真编写和使用导学案

根据旧知过渡、新知解读、解题示例、热身训练四个关键环节来编写导学案,体现明确的教学流程,为学生提升应考能力搭好台阶。

二、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系统学习

打仗要查看地图,高考备考要查看学科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就是高三学生的作战地图。优生之优,在于优生对知识有系统的学习和运用,能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建议从四个方面建立和运用学科思维导图:

1.教师指导梳理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学科知识思维导图,梳理教材知识点,标注知识点的序号与层次。

2.对应文本解释

编写知识点序号对应的解释文本,让导图知识点与解释文本的具体知识清楚地联系起来。

3.组织知识点对点练习

在日常练习中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和完善思维导图,达到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最佳效果。

4.抓住重点知识

比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预测可能出现的命题趋向,对重点知识重点训练。

三、研究高考原题,把握规律特点

高考试题就是备考的指挥棒,是高三训练的题型示范和参考蓝本。要围绕前几年的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规律,有序开展备考复习。建议从四个方面研究高考试题:

1.对比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

还原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把握命题重点、难点和热点,总结命题的稳定性、周期性和随机性。

2.整合考点的多种题型,分析各种题型的特点

围绕考点,整合各种题型,做到解答问题规律化。如语文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的设问方式就有文章的结构方式、文章的构思、文章的线索、文段的作用等。

3.分析试题的材料背景、设问特点,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从六个方面着手:

一要分析材料整体:背景材料有什么特点?告诉什么信息?涉及什么问题?包括文字说明、图片展示、数据表格等,训练学生读懂材料信息的能力。

二要分析题干结构:读懂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标出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条件,合理提取材料信息。

三要分析答题所用知识:解决问题要用哪方面的知识?做到运用知识合理化,如地理学科中的“旅游资源”考点就涉及交通、人口、市场、物产、气候、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要分析题目设计与教材的联系:找到题目与学科知识的对应点。

五要分析考查的能力:命题者需要考生作出怎样的答题行为?

六要分析试题如何设置陷阱:哪些地方干扰考生答题?

4.分析参考答案,总结答题规范

看答题的角度,看知识的运用,看表达的规范,看评分的细则。

答出答好得分点,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规范答题做到两方面的要求:

第一,内容上准确规范地使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切忌口语化。数理化生符号要规范书写。

第二,形式上做到条理清晰。

文科将解答题要点标明序号,分成段落排序,不要让阅卷老师看上去是一堆。答题要点可以多,但面要宽,话要短。

理科解答题给分方式是“踩点给分”,“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跳步”的同学虽然答案对了,但得分却不高。建议写出每一个步骤,分行书写,让阅卷老师看清楚步骤。

另外,尽量不留空白,选择题做不出时就猜选答案,主观题能写一点就写一点,特别是文科综合主观题一定不要留空白。

四、用好三类练习,重视基础过关

应试教育要用应试的办法去应对,以三类练习为载体,完成对思维导图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建议从四个方面用好练习题:

1.三类练习对应三个阶段

三类练习是随堂练习题(新知复习)、知识过关题(过关检测)、缺陷补救题(回头再学)。各类练习要分头准备,体现阶段训练目的。

2.用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指导复习备考

高考命题教师与中学教师思路不同,命题教师是先思考考什么,然后再思考怎么考,命题题材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教材中可以找到答案落脚点的东西都可以考。应该用命题人的思维去组织高三备考,要按知识点来安排复习进程,而不是由练习主宰复习进程。

3.避免时间浪费

所用练习一律要教师先做,学生后做,避免低效训练和错误题目。

4.坚持能得分原则

把握“大题多做,小题大做,错题重做,难题少做”的原则,抓好基础关,练习的程度达到学生考试能得分为止。特别是有的理科同学数理化生考试时怕做题时间不够,着急做后面大题,反而让自己会做的小题丢了分。

五、重视学情反馈,备考有的放矢

考试是学生去考,学生能得分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复习,能让学生考高分的教师,才是高效率的好老师。建议从四个方面研究学情:

1.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准备一个学生学情、考情、习惯记录本,把学生的相关情况记录在案。

2.发挥试卷作用

重视试卷统计分析,讲评试卷和辅导答疑时,把问题落实到学生个人,避免泛泛而谈,避免学生重犯错误,有的习惯还要当面指出,实行强制性改正。对苗子生落实当面辅导。

3.加强补救训练

根据学情、考情需要,组织补救性训练,做到知识、能力全面过关。

4.坚持纠错重做

纠正错误实际上就是补充学习新知识,讲评后要求学生完成纠错整理,把纠错整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加以督促检查。

六、督促学生动手,强化过程落实

学习习惯是制约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力来自学习习惯。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抓好过程落实:

1.对硬件作硬性要求

检查学生准备的笔记本、五彩笔,学习硬件到位,才能保证学习习惯到位。

2.加强教育引导

不记笔记,思路不连贯,课堂容易走神;不记笔记,造成大量知识缺漏,答题得分率极低;不记笔记,就难有学习计划,成天无事可做,学习效率低下。

指导学生使用笔记本

综合复习时以学科思维导图为方向,以笔记本为蓝本,把厚书读薄,教材知识体系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答题时运用自如,心中有数,并在复习过程中充实完善笔记内容。

4.指导纠错整理

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容易出错的经典题目整理在“即时贴”小纸条上,贴在笔记本上提醒自己注意,同时在思维导图上查找到缺漏知识的对应点,翻开教材补充学习训练。

七、提倡精讲精评,落实学生主体

还时间给学生,因为好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给学生自学空间越大,学习效果越好。建议从四个方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

课堂不是老师展示学术成果的地方。老师教学要讲究留白艺术,供学生自主发挥。学生能做的,老师决不代劳,要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舞台。老师讲得精彩不等于效果好,学生记住的是技术和技巧,记不住内容;多讲不仅是对学情心中没底,而且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老师讲得越精彩的课堂越可能把学生引入歧途,因为高三备考要应付高考,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写、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缺漏去补充学习。

2.围绕学科思维导图加强记忆

记得多才能思路广、思维活。学生没有对思维导图知识点及相关联系的牢固记忆,就不可能有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更不可能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3.加强课外深度自学

短时间的零散学习不会产生超越一般的学习效果,要想更优秀,就得在课外时间深度自学,使知识得到深化和拓展。要把比较难的问题,特别是薄弱知识的专题补差,都要放在课外自学时间去解决,以便集中强化加深理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查阅工具书优秀学生有三宝:工具书、五彩笔、笔记本。

八、缓解心理压力,疏导学生高考心理

面对高考,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是紧张的。这种紧张感来源于知识的掌握不全以及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而这种心理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思维,思维的混乱以及记忆深度变化,会让备考的质量急速下滑。

1.教师可以加强自主复习时间,在面对高考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薄弱点,会在薄弱项加强自身的复习效率。掌握薄弱项后,学生的心里自然会轻松,备考的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2.切身感受高考题型,上述对高考题型进行规律特点的排查,能够大概将高考的命题范围浓缩到哪几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命题进行简单、复杂、困难、拓展这几个阶梯的试题应用。当然最好的还是对全国各地出现的高考题目和类型进行总结应用。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高考,这只是一项应该严肃认真对待的考试,而不是什么重大的困难险阻。

3.培养正确备考心理,很多学生对高考的认识及严重性都是根据整个复习阶段的氛围而定的。对高考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的。因此学生对高考抱有一种惧怕、胆怯等心理。教师在备考复习阶段,应该正确梳理学生对高考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应试心理。

猜你喜欢
答题命题导图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邀你来答题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