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柳泉中心学校,甘肃 兰州)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当前,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发展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离不开激发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因此,接下来,笔者就先谈一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然后着重分析如何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因为当前我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而农村地区的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学生也都迫切希望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样的情形下,小学的教育就变成考试考什么内容,教师就教什么内容这种功利性、目的性极强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针对性地进行了题海战术,每天给孩子留下大量的作业,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大量做题提高成绩。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阅读材料,这也是限制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阅读教学,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他们喜欢群体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师组织学生举办课文朗读比赛、情景剧阅读赛、故事情节续编赛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农村的小学生通过开展他们喜欢的娱乐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欲望,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般都是有图有文字的漫画书或故事书,这种书的图片比较美观,故事情节富有趣味性,从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相对来说科技类和人文类的书籍则比较枯燥,导致孩子们对这类书籍普遍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孩子们阅读的时候,可以挑选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人文类和科技类的书目,一点一点地激发小学生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从而不断拓宽他们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文学积累,进而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当前的农村小学生,他们在阅读方法上面欠缺一定的指导,因此他们阅读的成效比较低。为此,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为学生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同时传授给他们良好的阅读方法,比如泛读、跳读、精读、细读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所读材料中优美的词句进行记录摘抄,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只凭借教师在学校的时间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新课标对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是:六年中课外阅读不得少于150万字。这个数量单纯依靠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所以,家长应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学生完成新课标赋予他们的阅读任务。因此,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家长应充分了解课外阅读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配合教师的工作,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完成新课标的阅读数量要求。
其次,加强家校间的交流。现在,智能手机在农村家庭也是基本普及了,家长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的微信,与教师进行随时的沟通,根据教师的意见,及时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阅读。
所有的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表扬与鼓励。农村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一句鼓励的话会让他们更加的努力,而一句批评或打击的话语,则会使他们变得畏缩犹疑,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孩子的这一特点,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办法,激发其他孩子的阅读欲望,在强烈的阅读欲望的支配下,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长期坚持的意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鼓励和引导农村小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学积累,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性格与年龄特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材施教、逐步深化并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进而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