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晶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福建 福州)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起点,加大对小学教育的关注度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因此更加突出,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迫于社会和家长的高要求,教师多数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与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相互矛盾,事实上并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发展。
核心素养作为近几年教育领域的热词,对每一个语文教师而言都至关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发展、让学生尝试着接触社会的起点,而被广泛重视,其作为基础性学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阅读教学,以此加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
小学生思维方式灵活且富有想象力,对各种新鲜事物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适应性教学,依据小学生对自然的兴趣,激发并保持其内心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动物儿歌》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强大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可以先带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实际观察这些动物的外貌和区别,以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想法和思考。在学生对这些动物有了一定认知之后再进行课堂学习,学生就可以联系实际和自己的思考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接受新事物的兴趣。在讲解这一课时,语文教师还可以有意地提及《昆虫记》一书,告诉学生这本书里涵盖了众多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行为方式,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其去接触这本书,课下主动查找资料,保证了课堂拓展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认知和积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养成。
朗读作为阅读的重要阐述方式,情感丰富充沛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触。通常的教学课程中,教师会以领读、范读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课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但这种情感的感悟并非来源于小学生自身,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授意和引导,不利于学生感受真实情感,最终的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所以,朗读课文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想和认知,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朗读方式和思考点。比如,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僻字,并保证学生可以自行通读课文时,就让学生自行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给予他的情绪选择性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的自主朗读,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自主朗读,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需教师带领和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还需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年龄以及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以探索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课文内容的学习就是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通过质疑、释疑,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例如《将相和》这一课中,出示课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质疑:题目是《将相和》,是否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要做到将相和呢?如何做到将相和……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认真分析课本内容,通过每个句子的反复读诵,品味句子含义,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从而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以质疑的方式,掌握小学生的思考范围,通过逐步释疑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文化智慧,以形成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积累,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字能力得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六年级《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中,在学生基础分析写作方式并掌握了文章大意后,教师可根据此提出要求:想象居里夫人工作的场景,进行人物和环境分析,以表现出居里夫人认真工作为目的。学生可模仿课文运用的手法通过想象写一写镭的发现过程以及工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居里夫人的认真。想象力的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对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素养集知识、思想认知、道德水平、语言表达和学习习惯于一体,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正值关键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师应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质出发,合理设计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养成。